連日來,浙江省慶元縣荷地鎮的農戶在田間繁忙勞作,2600畝高山茭白7月即可成熟上市……
高山蔬菜,因其種植海拔高,沒有工業污染,晝夜溫差大,成為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多、無污染、健康安全、口感好的綠色生態食品。“荷地鎮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適合種植高山蔬菜;現在是育苗的關鍵時期,村民們都忙活開了。”荷地鎮純綠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純山不僅是當地的茭白專家、產業大戶,也是當地首個嘗到高山蔬菜甜頭的種植戶。
回想9年多的茭白種植經歷,吳純山感慨良多:由于地域偏遠,產業形式單一,留守村民只能在家從事簡單的農業生產。如何讓村民富起來,成了當地鎮黨委和農業部門的心頭大石。
“6萬多畝的高山山地資源為農作物生長期和市場供應的反季節性提供了優質基礎。”慶元縣農業局局長洪寶如說,在尋找促進農民增收的產業時,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力變地域劣勢為優勢,高山反季節蔬菜成為農業產業發展重點。
目前,荷地鎮2600多畝的高山茭白種植基地,每年產出700多萬斤茭白,并逐步向基地化、集約化、規模化農業方向發展。高山蔬菜已成為當地惠農富農支柱性產業,吸納周邊剩余勞動力1000余人,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
“菜剛成熟,就有收購商來要貨,僅花菜一項,每年就有2萬多元收入。”松源街道四山班岱后村的種植戶吳金寶難掩喜悅之情,在班岱后村種植高山蔬菜的共有近50戶,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8000多元。
荷地鎮種植高山茭白帶動農民增收,是高山蔬菜種植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慶元縣全面實施蔬菜產業提升工程,按照生產標準化、基地規模化、經營品牌化要求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擴大種植面積,提升產業水平。
與此同時,慶元縣著力打造高山蔬菜品牌,以專業合作組織為載體,優化品種結構,實施“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擴大龍頭企業與農戶合作,形成以茭白、松花菜為主,蘿卜、小尖椒等品種為輔的高山蔬菜產業鏈。
“3個可容納30噸蔬菜的冷庫有了可靠的電力保障,采摘的蔬菜能及時保鮮,菜農們的錢包鼓了起來。”荷地鎮高山蔬菜交易基地負責人高興地說道。為確保茭白等高山蔬菜得到及時保鮮處理,慶元縣供電公司將基地列入重點服務對象,對線路設備進行全面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消缺處理,全程開辟“綠色通道”,確保高山蔬菜交易基地每臺設備都能“享受”安全、可靠的保障。
“充分發揮高山生態優勢,深挖產業特色,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推動生態農業轉型升級,逐步構建產供銷一條龍多元化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同時,促進了地方綠色產業經濟的崛起。”洪寶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