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經省政府同意,省農業廳、財政廳、廣東保監局聯合印發了《廣東省政策性嶺南特色水果種植保險實施方案》,在全省范圍開辦香蕉、荔枝、龍眼、木瓜種植保險。近日,該方案正式落地,各地正加緊開展承保主體招標工作。
據了解,該種植保險保額按照水果品種確定為900-1200元/畝,保障范圍主要為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非人為因素引起的損失。保費由省、市、縣三級財政給予80%的補貼,水果種植戶自負20%。省級財政對我省水果種植保險的財政補貼預算達3.2億元。
為詳細了解肇慶市該項工作進展,近日記者走訪部分果農、農業部門和保險公司有關人員了解態度看法,并分析該保險實施的意義。
果農擔心理賠門檻高 投保態度觀望多
廣東是國內水果產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但同時也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看天吃飯”的果農一旦撞上自然災害,往往“最受傷”。
今年1月,一場罕見的寒潮襲擊肇慶市,就讓鼎湖區沙浦鎮黃布沙村一班蕉農苦不堪言。“以前一棵蕉樹產果28公斤左右,寒潮過后,20公斤都不到了。”黃布沙村民蘇杰初有50畝蕉地,他告訴記者,蕉樹本身不耐寒,今年受最強寒潮襲擊后,村里全部蕉樹的產量均受到較大影響。對于即將在全市鋪開推廣的嶺南水果保險,蘇杰初表示會先持觀望態度,比劃清楚是否受惠再作購買打算。“很久以前試過購買洪水保險、霜凍保險等,但這些險種到理賠環節時往往要求多、門檻高,很難得到賠償。”蘇杰初還說,目前他們村種蕉畝需6000多元的成本,按照該保險的每畝900-1200元的保額,保障力度感覺還不算高,“就算真的能賠,好像也賠不了多少。”
而同村的吳進生則對嶺南水果保險表示期待。吳進生說,該保險保費經過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后,果農只需給20%的保費,“計算起來,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另外,吳進生也希望該險種的理賠要求可以劃分得更細化些,別“一刀切”,應根據水果具體受災情況再按比例理賠。
涉農險種進一步擴增 改變過去農險“底氣不足”難題
處于沿海位置的廣東,水果產業最易遭受災害性天氣的打擊。在過去,由于廣東尚未專門實施嶺南特色水果等政策性涉農保險,眾多果農只能自擔損失,依靠政府救助復產。去年,省長朱小丹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廣東應繼續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擴增保險品種。其中,政策性嶺南特色水果保險的出臺,被迅速提上日程。
“政策性嶺南特色水果保險鋪開后,將為三農保險的擴面注入一支強心針。”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肇慶市分公司三農保險部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考慮到農業風險較高,過去三農保險帶有更多的商業色彩,具有“收費高、門檻高”的特點,而對于嶺南特色水果保險這種專門性且風險相對更高的險種,盡管市場需求量大,但賠付的高風險往往讓保險公司望而卻步。“如今,政府劃出專項資金來主導這種嶺南水果保險,補貼額度占了保費的絕大部分,無疑將使得該保險鋪開底氣更足。”
該名負責人還表示,嶺南特色水果保險針對的對象更加明確,劃分更細,這也符合近年國家擴增涉農保險的思路,將進一步助推更多農產品的發展。“嶺南水果保險出臺無疑吹響了政策性涉農保險擴面的號角,接下來將有更多品種且更具領域特色的涉農保險出現,而且政府保障力度大,能有效改變過去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低、范圍小和險種少的局面。”
6月底將鋪開水果保險 推動更多果農壯大發展
記者從市農業部門了解到,目前嶺南特色水果保險在肇慶市處于立項階段,正在加緊協商市縣具體補貼比例,待立項結束后,將開展招投標工作,預計今年6月底該保險可在全市鋪開。
市農業局農村改革與建設科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目前已落地的《廣東省政策性嶺南特色水果種植保險實施方案》,每年省財政對各市將補貼超500萬元,市縣財政合計補貼在300萬元左右,補貼的力度比較大,可讓果農投保的壓力大大降低,“以香蕉為例,每畝的保費為96元,除去省、市、縣三級補貼后,果農每畝只需給20元左右即可參與投保。”不過,該名負責人也坦言,該保險針對的對象為香蕉、荔枝、龍眼和木瓜,而目前肇慶市只是香蕉、木瓜較多,且以散戶居多,規模連片種植的還相對較少,該保險要真正鋪開,難度不小。“由于散戶本身種得少,災害對他們的發展影響不大,所以散戶對該保險的需求沒那么強烈;像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這些搞規模種植的對象,災害對其發展影響大,因此會對該保險報以更多的期待。”
由于該保險更加瞄準種植大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或將鼓勵和推動更多規模果場的發展,并刺激更多政策性涉農保險的出現。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收益波動大,不少果農會存在畏懼心理,不敢將種植做大,而如今嶺南特色水果保險的出臺,形成了“政府幫補+市場運作+果農參與”的新路子,將讓果農更有信心去搞規模種植。另外,目前我國涉農保險的品種還比較少,而國外很多國家已對每一種作物開辦保險,而嶺南特色水果保險的出臺,說明我國在涉農保險擴面工作上,正慢慢與國際接軌。“該保險落地后,將進一步擴充涉農保險的品種,增強農業發展的實力,推動更多農作物產業茁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