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名為“農藥經營處方制度試點全面啟動”的消息迅速走紅網絡。筆者經多方了解得知,該故事的事發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截至目前,該市“農民買農藥,商家開處方”已經試行1年多。這種農藥經營處方制就是通過在處方上標明農藥銷售者、購買者姓名及聯系方式、農藥品種、使用方法、用藥時間、安全間隔期、注意事項等,避免農民盲目使用農藥,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還能有效減少農藥引發的安全事故,確保農藥經營者和農戶的合法權益。
前不久,農業部也發布了《2016年農藥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方案明確提出把推進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建立高毒農藥可追溯體系、強化農藥使用監管作為2016年重點任務。宜昌市農藥經營處方制的全面試行,可以說是對方案的精準把握和升華。總體來看,農藥經營處方制有以下幾個積極作用。
首先,農藥經營處方制能夠有效推進精準用藥。農資零售商是農藥流通中的最后一個環節,農藥銷售人員植保服務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農戶是否能夠正確選購和安全使用農藥。農藥經營處方制要求農藥經營者針對病蟲害發生情況,實名制開具精準處方,把握最佳用藥量及用藥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安全用藥知識、提升農藥經營人員服務能力的作用。
其次,明確農藥經營者、使用者的主體責任。在農業生產中,多數農資質量糾紛和因農資質量引起的農業生產事故,因缺乏有效的憑據,涉事雙方各執一詞。有了處方以后,農藥經營者開具的農藥品種、使用方法、用藥時間、安全間隔期、注意事項等均有詳細記錄,可以最大限度地維護農藥經營者及個體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戶科學使用農藥。
第三,農產品質量安全得以深度保障。放眼目前的農業市場,一家一戶的小農種植依然是當前農業經營的主體,該環節用藥情況復雜,監管難度更大。方案明確提出,將加強對規模化經營服務組織使用農藥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農藥來源、真假、是否違規添加其他成分、產品是否對路、使用記錄是否完整、是否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施藥,依法查處違規使用農藥行為,同時引導散戶正確使用農藥。農藥經營處方制要求買賣雙方必須實名制,同時明確農藥的使用范圍、使用量和安全間隔期。在這種情況下,超范圍、不合理、不合規使用農藥的情況將得到有效遏制,以往農藥經營者銷售農藥時任意擴大農藥使用范圍的行為將得以遏制,農產品質量安全將因此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