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900多種中草藥項目成外國專利 國際市場中國僅占3%

   日期:2014-10-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9    評論:0    
  導讀:9月25日至2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醫藥生物發明審查部中藥處、蛋白質處、現代中藥處聯合組成的調研組來到重慶,對中醫藥行業進行調研。
 
  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中藥專利
 
  在此過程中,調研組提供的一組數據令人觸目驚心:我國是中草藥大國,但有900多種中草藥項目已被外國公司申請了專利。
 
  “很多中藥配方被日韓、歐美等國家獲取,并在國外甚至在我國境內申請專利。”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醫藥生物發明審查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日本為例,其210個漢方藥制劑的處方都來自中國。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40億人用中草藥治病,國際中藥年銷售額為160億美元。在這塊“大蛋糕”面前,日本分得80%,韓國分得10%,印度、新加坡等國分得7%,而作為“中藥鼻祖”的中國僅有3%。
 
  重慶是中藥生產大區但中藥新產品專利僅25件
 
  在重慶,中藥是我市的傳統優勢產業,更是渝東北、渝東南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據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副院長李隆云介紹,伴隨去年11月“重慶道地藥材高效優質種植、提取和加工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項目啟動,我市計劃在3年內,遴選前胡、金銀花、木香、淫羊藿等中藥材品種和34項規范化種植技術,在秀山等10多個區縣打造30萬畝中藥材高效優質種植技術示范基地。
 
  中藥生產大區不等于中藥專利強區,市中藥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2003年至今,該院共申報136項專利,授權55項。其中,涉及中藥新產品授權的專利僅有25件。
 
  李隆云表示,盡管2008年以后,專利數量總體有所上升,但涉及中藥新產品的專利仍相對較少,專利轉化率也比較低。
 
  藥品多專利少知識產權保護路上遇三大阻礙
 
  為何會藥品多、專利少?據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資金投入少、缺乏核心競爭力,是重慶中藥專利保護路上的三大阻礙,而這也是全國中藥行業的一個縮影。
 
  保護意識不強產品成外國搖錢樹
 
  該負責人舉例稱,青蒿素是我國唯一被列入WHO基本用藥目錄的藥物。1978年研制成功至今,已讓數以千萬計的瘧疾病人免于死亡。
 
  但由于當時中國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多次在學術雜志、國際大會上詳盡地公布了青蒿素的化學結構、藥效、臨床等資料。沒過幾年,外國同類產品便陸續問世,并申請了專利。
 
  國際市場上,每年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銷售額多達15億美元,但中國的市場占有量不到1%。“土生”的中藥材,竟成了國外藥廠的搖錢樹。
 
  資金投入少“最大方”藥企投入占比僅3%
 
  以重慶希爾安藥業為例,作為重慶最大的中藥企業之一,去年,該企業的銷售收入突破5億元。其中,知識產權投入1600多萬元,僅占銷售收入的3%。
 
  事實上,這在國內藥企中已算“舍得花錢”的了。該負責人表示,很多國外發達國家藥企的知識產權投入,占到銷售收入的10%。和它們相比,我國藥企尚顯“小氣”。
 
  缺乏核心競爭力市場空間有限
 
  在關于銀杏的68件專利中,外國申請的雖只有4件,卻幾乎涵蓋了銀杏的全部提取工藝流程。這意味著,我國的64件專利都只涉及“皮毛”,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別人手上。
 
  薄荷是我國的傳統中藥材,目前,專利共申報有16件。我國和外國各8件,數量上平分秋色。但仔細分析,外國的技術專利主要用于口香糖等高利潤市場,我國的專利卻只是薄荷藕、薄荷茶水等,市場空間極為狹小。
 
  投入越少競爭實力越小企業將陷惡性循環
 
  “越舍不得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核心產品研發上投入,就越競爭不過人家。而越落后,就越沒錢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醫藥生物發明審查部蛋白質處處長劉俊香說,不僅是企業,從長遠來講,這對普通市民也有影響。
 
  如果企業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就沒錢去搞創新、研發,不僅沒有更多新藥供市民選擇,很多“不治之癥”也不能攻克,影響市民的生命健康。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擬打造中藥地理標志
 
  如何加大對中藥的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正在努力。日前,重慶市政府公布了《重慶市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在原有政策基礎上,更加突出運用和保護。
 
  《綱要》提出,知識產權的創造是為運用服務的,因此,更講求質量,不再單純為追求數量而創造。保護方面,要努力提升市場主體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幫助企業培養相關人才,指導開展海外維權,提高企業應對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的主動性和維權的成功率。到2020年,全市有效專利累計將達12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件以上。
 
  《綱要》特別指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應按照生態功能區和農產品主產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定位,大力發展中藥產業領域的地理標志等。這對于中藥的知識產權保護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