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冒險大量收海參的背后

   日期:2016-05-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65    評論:0    

每年海參收獲的季節,他都會出現在這片海域上。初涉海參領域,兩個月時間,他就集結到了全國上百個水產經銷商。明知市場低迷,他卻仍在大量收購,別人認為有風險,他卻覺得是機遇。看福建省洪梅鎮的郭天助,如何迅速鋪開全國銷售網絡,5年時間,打通養殖、收購、加工、銷售鏈條,在海參市場闖出一片天地。

  這里是福建省霞浦縣,天剛蒙蒙亮,漁民們就早早地來到了碼頭,他們整裝待發,準備跟隨郭天助去收購一種名貴的海產品,記者也一同前往。

  3月,是福建省海參收獲的季節,這時,在這片海域上總是會非常熱鬧,海參養殖戶們都會忙的不可開交。

  五年多以來,每年的這個季節,海面上也總會出現郭天助的身影,他比海參養殖戶們還要忙碌。剛來到養殖場,郭天助就和漁民們開始忙了起來。

  郭天助:這種個頭比較小點的都給單獨挑出來。

  記者:還要挑一下?

  郭天助:對,都要挑起來,小的都要挑起來。

  記者:您平時怎么挑海參?

  郭天助:看刺的長短,還有個頭大小,都要分開,還有肚子里的水大不大,像今天的水量都還可以。大小都要選別一下,把一兩以下的都要挑出來,這個魚排有十幾萬斤,我今天只收他2萬斤做試驗,好的話下回把這塊全都給收起來。

  在郭天助的眼里,個兒大,肉厚,刺兒尖的海參是他優先收購的海參。

  郭天助:海參狀態非常好,里面的水還是比較多,但是皮很厚,質量是沒問題,就是海水量大,但是海參的品質是很好的,這個海參本身是軟綿綿的,一碰,受刺激的話,刺就會硬起來,底下海參的腳都很多,如果放在這個里面的話,慢慢慢慢會軟下去。海參對養殖的區域環境要求也很高,流水養殖的話,它的皮厚,肉質結實,肯定沒有超標的殘留在里面,我們要收購的就是這種海參。

  僅一個上午,郭天助就收購了2萬多斤的海參。他原本和這里的養殖戶們只訂購了30萬斤,然而現在,他在這片水面上收了半個多月,已經超出了他預計收購的量。看到郭天助收海參,養殖戶們心里的大石頭總算放下了,因為今年的海參行情并不好,郭天助自己也知道。

  郭天助:計劃收購30萬斤左右,但是這兩天很多朋友都著急賣,賣的話我就再多收十幾萬斤。

  記者:加上您自己養殖的,現在是不是已經超了?

  郭天助:對,超出我的計劃了,現在超了10幾萬斤了。

  采訪的時候記者看到,海參只要全部裝上船,郭天助就會馬上把錢打給養殖戶,從不拖欠。這意味著,這些海參一旦收回去,郭天助就沒有了退路,假如賣不出去,就會全部砸在他自己的手里,收的越多風險就越大。面對這些,郭天助卻說他有自己的打算。憑借著做事謹慎,5年時間,郭天助就從一個小水產經銷商,迅速成為了福建省最大的集養殖、收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海參源頭批發商。

  養殖戶:郭天助這個老板,是我們這里最大的一個老板。在我們福建最大的,因為能養海參的地方,就在我們官井洋,這邊養的最多,其他地方沒有這么多,他收的也比較多。

  養殖戶:他每年過來收購,收的量也比山東人都大。我們福建這一代,在海參里面,也都算是大戶,不是小戶,他每年這邊收購都是幾十萬斤,他自己也養了60萬斤。

  現在,面對低迷的銷售市場,別人認為有風險,郭天助卻說他在下一盤大棋,那他為什么冒著風險收這么多的海參呢?

  郭天助兄弟姐妹三人,家中排行老大,初中畢業后他就幫助做水產生意的父親尋找貨源。1996年,郭天助經常到北京處理物流中轉的事情,多年的打拼,讓他對北京的水產市場非常熟悉,逐漸地他有了一個想法。

  郭天助:感覺北京的這個市場不錯,我外面又有貨源,所以想在北京開一家店試試,剛開始就是想在北京安個家。就是為了生存,為了立住腳。

  2002年,郭天助就在北京的水產品市場,建立了自己的水產品銷售中心,雖然當時的店面并不大,但是憑借著總為別人著想的做事風格,無論他賣什么產品,都比別人貨源多。

  郭天助:那時候只要有貨源,就不是很難,貨源是關鍵,那幾年,只要有好的貨源的話都可以賣出去。

  誰也沒想到,只想在北京站住腳的郭天助,卻在這個大市場中,逐漸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010年,郭天助的生意做得順風順水,他已經積攢了近千萬元,這時,他突然拿著自己多年的積蓄,在福建省養起了海參、鮑魚,也就是這1000萬元的投入,給他的人生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改變。

  郭天助:開始覺得很好賺,人家說100萬能掙50萬,我如果投入1000萬,就能掙500萬,那不是很快,就是腳步走得太快了。

  那一年,為了便于管理,郭天助把海參和鮑魚養在了同一片海域。到了2010年12月,眼看就要過了海參快速生長的季節,這時,幫郭天助養海參的工人卻突然提出不干了。

  郭天助:工人養到一半跑掉了,我問他為什么跑,他說這個地方怎么養海參,養鮑魚的地方不能養海參,你怎么想到要在這個地方養海參。

  別人養殖的海參都在慢慢地長大,郭天助的海參卻一兩都沒有長,經過詢問,他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可是漁排和吊籠的投入太大,已經來不及做改變。

  三個月后,到了海參上市的季節,別人的海參都長到了6兩左右,而他的海參卻仍然只是一兩,一點兒都沒有變,到底哪兒出了問題呢?

  采訪的時候,郭天助找了一條不一樣的海參拿給記者看。

  現場:這是吐腸的海參,這個是沒有吐腸的海參,海參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把腸子吐出來保護自己,受到外部刺激的情況會吐腸,海參有一種修復功能,它在一兩個月后,海參的腸子還會長出來。水流急的話,海參會硬起來,不吃東西,吐腸也會多。

  原來,鮑魚的養殖環境水質清澈,水流也稍急,海參卻不能適應,風急浪大,就會吐腸,一旦吐腸就無法進食生長。沒有海參養殖經驗的郭天助,第一次養殖海參,就選在了風急浪大的地方,這導致他直接虧損500多萬元,也給他帶來了一個教訓。

  郭天助:失敗之后,后來考慮,做事要穩一點,不要走太大步了。

  郭天助以前的生意做得好好的,已經賺了很多錢,他為什么還要冒這么大的風險搞養殖呢?

  原來,郭天助在北京做生意多年,雖然貨源很穩定,但對海參的養殖、加工等流程知之甚少,所以決定自己養殖,這樣一來,就可以自己對銷售價格做調整,從而來準確地把控市場。

  郭天助:海上的產量,還有海參的成本,我自己可以做個綜合判斷,應該是做多還是做少,不然以前沒有養殖的話,對這些信息都比較迷糊,沒有這么精確。

  經過這次的失敗,郭天助做事開始謹慎起來。2011年下旬,郭天助在霞浦縣重新建立了養殖場,每年只投300多萬元,循序漸進地進行養殖。

  2013年,郭天助的海參養殖成功,一年能產20多萬斤,除了自己養殖的海參外,他還收購霞浦縣其他養殖戶的海參,自己的海參能銷售出去就不錯了,他收這么多海參要通過什么渠道賣出去呢?

  這時,一個銷售網絡正在被郭天助慢慢鋪開,兩個月時間,他就集結到了全國上百個水產經銷商,一個月的銷售額就能超過400萬元,郭天助到底鋪了一個什么樣的銷售大網呢?

  郭天助早就知道,自己除了有非常好的海參資源外,他還擁有一個龐大的人脈資源

  郭天助:人脈比較好,我們洪梅在外經銷水產的有一兩萬個人在做這個行業,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人是我的客戶,那我就有100、200個客戶,更不要說百分之五、百分之十了。

  中共洪梅鎮委員會書記黃保林:就是說有兩萬多人甚至三萬洪梅人,在全國各地經商創業,這兩萬多人,有80%以上的人都在經銷海產品。

  福建省洪梅鎮雖然不靠海,但卻是個銷售水產品的大鎮,郭天助想把這些在外經銷水產品的人團結起來,共同銷售他的海參,如果能聯系到百分之一的人,他就很知足,但即使是這百分之一,對于郭天助來說都很困難,經銷商們并不會因為和郭天助是老鄉,就會采購他的海參。

  郭天助:朋友對你都認識,但是人家對你認可不認可這才是最關鍵的,朋友的話肯定一個地方的都知道,但是對你認不認可這才是最關鍵的,認可的話才會買你的貨,不認可的話就不會買你的貨。

  由于大家對郭天助并不了解,所以不敢輕易采購他的海參。然而,有一天,郭天助之前一直默默做的一件事,讓他自己幫了自己一把,打開了銷售海參的大門。

  他叫黃新興,福建省洪梅人,是北京水產農特產企業商會的監事長,他自己生意做得好,同時,因為熱心慈善和公益,在很多洪梅人心中極其有威望。

  郭天助:比較尊敬他,仰慕他。他歲數比我們大,以前感覺他太高大,他所做的事情也是我們的榜樣,感覺跟他接觸都有點敬畏的感覺。

  就是這樣一個人,有一天,黃新興卻主動找到郭天助,叫他與家鄉的人一起聚一聚,這讓郭天助很是意外。

  郭天助:主動找我的時候,覺得挺自豪的,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比較高,主動找我們說話做事的話,覺得他對我認可了。

  原來,郭天助作為主要發起人,成立了大愛無疆洪梅青年志愿者協會,這個協會主要號召更多的人,為洪梅鎮有困難的家庭做資助。郭天助的所作所為,引起了黃新興的關注。

  北京水產農特產企業商會監事長黃新興:郭天助這幾年進步確實是很快,實話實說,他這幾年真的是很好,你看他對他的事業和我們家鄉的建設,真的是貢獻了不少。

  在黃新興的促使下,不到兩個月時間,郭天助就聯系到了全國上百個經銷水產品的洪梅人。

  郭天助:人家以前對我的評價一般般,對我也不是很熟悉,經過他的認可后,人家對我的認可度肯定高了,這無意中認可度高的話,才會跟你做生意,這無形中幫了我很大的忙。

  由于郭天助的產品質量好,這上百位經銷商在全國不同的城市和地區,共同銷售他的海參產品,郭天助在全國鋪開了一張銷售大網,銷售額迅速翻倍。

  今年,郭天助除了自己養殖的20多萬斤海參外,他原本只打算再收購30多萬斤別人的海參,可是到我們的記者采訪快結束時,郭天助收購的海參已經遠遠超過了他預計的數量。更可怕的是,通過多年的經驗,和對海參產量和長勢的分析,郭天助已經預料到,今年的海參市場銷量將會大幅度下降。

  郭天助:今年外面也不是很好賣,來這邊好多朋友打電話讓收,一看著他們不好賣,也不好意思,就給他拉回去吧。

  養殖戶:我是前五六天就給郭總聯系了,他說今天過來收。

  記者:為什么提前這么多天聯系。

  養殖戶:提前他在其他地方收,他沒有到我們這里來收。

  在五六天前,郭天助就已經答應了這家養殖戶過來收購,不收的話會失信于養殖戶。但是采訪的時候記者發現,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郭天助總會接到很多海參養殖戶打來的電話,養殖戶們找他,只有一件事,就是把海參賣給他。而郭天助也都點頭答應要去看海參的品質。既然早就知道行情不好,那郭天助為什么還要繼續收購這么多海參呢?做事一向謹慎的他,這次怎么敢如此冒險了呢?

  采訪的時候,郭天助特意找來一條即將化成水的海參給記者看。

  郭天助:這是化皮的海參,這個是正常的活海參,這化皮海參俗話說就是海參死了,慢慢化成水了,福建這邊的海面,過了清明以后,水溫慢慢升高,水溫如果升高到16度的時候,海參就會慢慢化皮,海參就會死掉,現在海上漁民就很擔心這一點。

  養殖戶:反正清明節前必須要賣,不賣不行,海參會化皮,一化皮就沒有了,其他東西死了還能剩下點肉,這個東西,化了就全部變成水了。

  原來,過了清明節,隨著氣溫的上升,養殖海參的水溫也會升高,這時,海參如果賣不出去,就會生病化皮,最終化為海水,漁民一年也就白辛苦了。郭天助自己也養殖海參,他深知海參賣不出去的后果會是什么樣。所以只要有養殖戶給他打電話,海參質量好,他就會收,可是他收這么多海參,要怎么賣出去呢?

  回鄉的水產經銷商們聽說郭天助還在不斷地收著海參,都替他擔心起來。

  經銷商:今年行情不好,資金壓力會很大,他說他朋友圈比較大,所以這一塊不是問題,問題是收回來可能會賠錢。

  經銷商:勸過他少收一點,少一點,怕資金壓過來不行,很容易把生意做斷了。

  繼續收購,一不小心這些海參就會砸在自己的手里,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別人認為有風險,郭天助卻從中發現了機遇。

  郭天助:如果行情好,大家都會做,市場行情不好,行情不好的話只要能做下去的話,我感覺是個機會。

  這是一道菜,名字叫“佛跳墻”,是福建省的一道名菜,至今有近百年的歷史,在福建省很多餐飲企業都會做這道菜,然而,郭天助就在這道對于福建人來說,很大眾化的“佛跳墻”上,找到了銷售海參的辦法。

  干海參需要泡發后才能食用,費時費力,郭天助發現,很多酒店在制作海參菜品時,對于員工的工資和海參的加工方法很是頭疼。

  山東省濟南市某餐飲公司董事長陳釧源:費用,因為制作要聘請高級的廚師,他的工資是很高的。

  北京市某酒店管理公司黃清潔總經理:加工,發一個海參大概要一個星期,四五天左右。

  山東省濟南市某餐飲公司董事長陳釧源:今天來沒有(發好的海參)了,明天客人就不來了,對酒店也是一種損失。

  原來,郭天助在市場上經銷水產品多年,早在半年前,他就發現原來的淡干海參等產品的市場發展,越來越受限,他想用更多的海參產品來應對多變的市場。

  郭天助把海參、鮑魚、裙邊、魚肚、干貝等七八種產品混合到一起,做成了佛跳墻,將佛跳墻進行批量化生產,飯店只需要將這種成罐的佛跳墻加熱15分鐘就可以食用了,簡單方便。

  這一天,郭天助邀請了一些經銷商來品嘗他制作的佛跳墻,果然,受到了經銷商們的好評。

  經銷商:他這個佛跳墻,可以說在國內應該是數一數二的,很少有人能做這么好。

  經銷商:準備,準備,把這個市場幫他擴大一下。因為現在生意難做,各方面的生意都可以嘗試一下。

  采訪快結束時,郭天助帶著記者來到他的冷庫里看一樣新產品。

  郭天助:這就是我新出的鮮食(熟)凍海參,這樣能鎖住海參的原汁原味,老百姓回去只要把沙嘴去掉,一頓,當肉吃就可以了,這個能保住海參的鮮味和原汁原味,跟傳統的水發海參、干海參是不一樣的。

  郭天助告訴記者,今年他收回來的海參,百分之十已經加工成了這些食用起來既簡單又方便的產品。到2016年4月底,郭天助的佛跳墻、小米海參、鮮食熟凍海參等產品,上市僅五個月時間,郭天助的訂單已經達到了700多萬元。

  下一步,郭天助打算與電商合作,讓更多的消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品嘗到他的海參。

  現在,郭天助在北京、上海、廣州、內蒙古等地,擁有海參、鮑魚批發中心5個,產品通過這5個批發中心銷給經銷商。在福建省擁有海參、鮑魚養殖水面各8000平方米,他還會在相應的季節去大連、日本、韓國等地,收購不同品種的海參,把多元化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