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發“羊財”
——記博白縣殘疾創業者劉入源
劉入源用牧草喂食努比亞種羊。
“這些是澳大利亞努比亞公種羊,一頭要7萬元!”羊舍里昏暗的燈光下,32歲的劉入源一邊走一邊介紹。
這個羊場位于博白縣江寧鎮長江村村外,被綠樹和牧草所包圍,是目前廣西最大的種養養殖基地,擁有努比亞等高端種羊1300多頭。創立者劉入源是當地著名的殘疾人創業者,也是頗有影響力的致富帶頭人。
16歲的一場意外,讓他失去了整個右手手掌。但生活的重拳并沒有將他擊垮,反而磨煉了他的意志。傷好后,他僅用一個星期時間就學會左手寫字。后來他考入衛校,打算成為一名藥劑師。但就職路上遭遇的歧視令他不得不另尋出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養羊行業。在了解情況后,他果斷做出新的人生抉擇——回鄉養羊。這時是2009年。
創業之初充滿曲折。他動用家里全部積蓄3.5萬元買來30頭母羊和1頭公羊,但羊一個月之后全部死去。他沒有氣餒。搞清原因后,他向親戚朋友舉債數萬元,再次買來數十頭種羊。
摸清門路后,次年他便利用殘疾人創業政策,果斷貸款20萬元,引進250頭廣西母山羊。不到兩年,羊群便繁殖到近1000頭。這時,他再次作出一個果敢決定,將近千頭羊全部賣掉,全部換上體型更大、產崽速度更快的澳大利亞努比亞種羊。但這種羊價格高昂,近千頭廣西山羊的售價只換回50頭。
事實證明,劉入源極具前瞻性的眼光。幾年后,努比亞種羊的發展速度遠超本地山羊,他收獲了更高的價值。
2013年的一場洪水,逼迫他尋找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當時洪水在深夜灌進羊場,小羊當晚就被淹死,幾十頭種羊在隨后一段時間相繼發病而死。
當年下半年,他開始啟動“公司+農戶”模式,將公司種羊分散養在加盟農戶家中,他的公司不僅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和飼料,還保價收購羊崽。目前已有52家農戶加盟,不少人因此致富。
70歲的加盟戶謝玉軍是附近六佳村的貧困戶,幾乎沒有啟動資金。劉入源便扶持給他20頭種羊飼養,幫助喂養,幾年后謝玉軍家已發展40頭種羊,有了事業起步的根基。
那林鎮六厘村55歲的加盟戶賓仕強腿腳不便,家里貧窮。2014年底獲得劉入源的14頭種羊進行養殖,如今已發展到80余頭。
“既可以分散公司的經營風險,又可以帶領更多的人致富,改變他們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劉入源說。
為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創業,去年年底劉入源加入自治區殘聯運作的“殘疾人陽光扶貧項目”,目標是一年帶領100名殘疾人致富。目前,已有數十名殘疾人在他的扶持下開始養羊。
劉入源早已名聲在外。僅過去一年來就有來自廣東、貴州、湖南、重慶等地近1000名養殖戶前來向他學習山羊圈養技術。
劉入源也早已榮譽滿身。在羊場的小辦公室里,他用左手拿出厚厚一沓紅色的榮譽證書——“全國優秀農民工”“自治區自強模范”“自治區就業創業優秀個人”……
相較于榮譽,劉入源更在意養殖戶的評價。“看到他們因我而脫貧,我才覺得自己的價值真正得到了體現。”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