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今年種了六畝多馬鈴薯,品質好,銷路也不用愁,除了生產成本,每畝純收入估計可達4000多元。”羅平縣阿崗鎮革宜村委會革宜村的張石榮邊在地里勞作邊與記者高興地聊著。
為切實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冬春農業開發力度,羅平縣阿崗鎮對冬閑農田進行開發利用,該鎮按照“市場、規模、品牌、效益”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充分利用低熱河谷槽區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優勢,因勢利導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革宜、以宜、樂作、阿窩、木沖格5個村委會20余個自然村種植冬早馬鈴薯3000余畝,做大做強冬早馬鈴薯產業。
該鎮從去年11月上旬開始播種冬早馬鈴薯,農業科技人員從播種到田間管理都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指導,采取大壟雙行播種,開排種施肥溝,中間施肥的方式。實行統一防治病蟲害,采取封行前統一噴施農藥,近年來,不少村民嘗到了種植冬早馬鈴薯的甜頭,加之“整鄉推進”項目和脫貧攻堅,村里美了,農民富了,大家臉上的笑容更多了。
據了解,冬早馬鈴薯由于生長周期相對較短,具有產量高,品質好的特點,市場需求比較大,種植效益較好。目前,3000余畝冬早馬鈴薯處在生長中期、出苗整齊、長勢良好,豐收在望,預計4月底馬鈴薯可全部收獲,預計畝產可達到2300公斤,實現產量690萬公斤,產值1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