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神木店塔鎮連家峁村宋振剛是鄉親眼里的致富能人,近日,在宋振剛夫婦的帶領下,筆者來到他創辦的連家峁村種養殖基地。
放眼望去,在連家峁村溝溝峁峁的山上,兩臺拖拉機和刨土機正在松土和平整耕地,之后將用播種機進行種植,700畝平整出的耕地在春光的照耀下仿佛有了生機。
土地流轉 規模種植增收致富
連家峁村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早在十幾年前,耕地零散分布在各個山坡上,而村民吃水要到家門前的山溝里挑,故村里大多數人都選擇到外面做生意或者打工賺錢,導致越來越多的耕地變成了荒地。
擼起袖子,說干就干。2002年,宋振剛開始貸款承包村里的荒地,流轉土地1000多畝。起初將承包地大面積種草,并養了200頭肉牛,但因為經驗不足、管理不善,最終沒有賺錢。
2005年秋,宋振剛沒有放棄,開始重整旗鼓,發展種植業。“近年來,政府大力支持農業發展,耕地和畜牧都有補貼,去年縣上共補貼了7萬多元。我也積極了解省市相關農業政策,和縣農業局爭取項目,去年縣上免費為村里平整土地700畝。”宋振剛說。

宋振剛向筆者介紹白絨山羊養殖場
今年,宋振剛將繼續大規模種植地膜玉米、谷子、黑豆等雜糧,預計達800余畝。同時飼養白絨山羊300多只,每年出欄100多只,畜牧業年純收入達7萬余元。
成立小雜糧品牌 帶動鄉鄰致富
宋振剛認為,自己憑著規模種植生活條件漸漸好轉,就說服周邊鄉鄰回鄉發展種養殖業。“外面做生意固然收入高,但風險也大。現在全縣大力支持農業發展,憑著自己的腳踏實地,日子也可以過得很圓滿。”他說,目前,周邊已有8家種植戶發展連片種植。
小雜糧零散收購價格低、銷路難,對此,宋振剛成功注冊了“楊城五谷小雜糧”商標,今年將購買機械成立小雜糧精細加工廠,解決自己及周邊村民糧食銷路問題。“加工廠建成后,將對小雜糧進行標準化包裝,并直接在神木及周邊超市等地銷售。”他說。
上行下效 給晚輩做好榜樣
“我和妻子腳踏實地,就是希望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希望他們長大成人后能勤勞有為,做正直善良的人。”宋振剛說。如今女兒大學畢業,兒子在讀中學,他們都很懂事孝順,受到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母親單俊則今年62歲,她常常和鄉鄰夸兒媳孝順。她回憶,2013年她因病住院,兒媳陳慧蓮看到母親的身體狀況后決定不出去工作,專心在家照顧母親,每天做可口的飯菜給母親吃,為老人洗衣、洗澡,天氣暖和了經常帶母親出去走動,節假日、生日為母親添置衣物等,還經常和老人嘮家常。
陳慧蓮告訴筆者,孝順老人是應該的,也給孩子做個榜樣,希望他們也一樣知書懂禮、孝順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