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頭統一除草防病蟲害,既降低費用開支,又減少農藥使用,讓農產品更安全!”今年天津市啟動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日前首次在武清實施大田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專業防治團隊對26萬畝農作物的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減少農藥使用量20噸。
走進武清區南蔡村鎮郊外,棋盤似的麥田整齊劃一,連片種植的小麥一片蔥綠。近期天氣漸熱,麥田里的雜草也長得快,負責田間管理的專業隊開始實施機械化作業,5臺自走式自動噴藥機穿梭在地頭噴灑除草劑,除治麥田雜草。
“一臺自走式噴藥機噴桿長達24米,走過一遍可噴施6畝地。”技術員郭師傅說,機械化噴施作業霧化率高,噴灑均勻,效果更好,所需藥量也大大降低,讓農產品質量更加安全。
“以前人工打藥都是背著噴霧器噴灑,噴施霧化率和附著率低,農藥用量大,費用高。現在機械化作業費用全部由政府補貼,每畝地只需交4元農藥費,剩下的全部由專業隊打理,省工省錢又省心!”在地頭,南蔡村鎮韓楊房村村主任毛介純掐著手指給記者算賬,“我們家共有20畝地,過去除草,一畝地買農藥得花15元,20畝地300元。雇人打藥一天費用最少150元,一人每天噴灑10畝,僅打藥除草這一項就得花600元。”
“市財政今年專門撥付1000萬元支持該項目,扶持資金主要用于兩方面:幫助中標的統防統治專業隊購買大型藥械和農機具;對中標的統防統治專業隊進行病蟲害機械化作業進行補貼。”市植保站站長劉克祥說,實行統防統治的26萬畝農作物,每年可減少農藥使用量20噸左右,病蟲害防治效果提高10%,農藥廢棄包裝回收率達到100%,每畝還可以挽回糧食損失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