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的天空倒映在魚塘中,魚塘的水面上架起兩座小木屋,木屋四周一群鱉正在水中歡快地覓食,木板上幾只鱉在曬背……這是9月24日,筆者在廣西來賓忻城縣大塘鎮大塘社區韋州全養鱉基地看到的畫面。
韋州全是大塘社區東街人,今年29歲。有一天,在外打工的他從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養殖”欄目看到養鱉賺大錢的報道后,便產生回鄉創業的念頭。
回到家鄉后,韋州全拿出所有的積蓄10萬元,在靠近河邊的自留地上建起一個大魚塘,在魚塘上面搭建了兩間木屋,買了3000多只小鱉開始養殖。
兩間木房一間是飼料加工場,一間是韋州全的“家”,平日里他都以這個“家”為中心,白天忙于加工食料、喂養鱉、觀察鱉的生活,晚上在這里守鱉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我這批鱉已經養了四年,馬上可以上市了,現在每只大鱉約重2.5公斤,按目前價格每公斤50~60元計算,賣完這批鱉總收入可達50萬元,更高興的是以后年年都有收入。”韋州全捧起木板上的一只大鱉,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韋州全的養殖技術,基本上都是通過看電視、查網絡、請教他人等免費學來的。在實踐中,他摸索出一套“從幼苗孵化、幼苗養殖到成品養殖”的養鱉技術。他把買來的魚粉同面粉、豆渣、麥麩、稻谷等一起配制,粉碎加工制成鱉的“美味”食品,還經常到市場收購魚、雞、鴨等動物內臟,直接給鱉補充營養。在他的精心照料下,鱉長得又快又好、繁殖又多。目前,整個養鱉基地估計有5000只鱉。
韋州全成功養鱉吸引了許多養殖戶前來取經,對登門拜訪的農戶,韋州全都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而且他還復印自己的養殖筆記送給他們;對于一些資金困難的農戶,韋州全還賒銷鱉苗給他們養殖。4年來,來向韋州全學習養鱉技術的村民不計其數,跟他養鱉的專業戶已達10戶,可以說他在當地已擁有一大批農民“粉絲”。
“鱉的銷路很好,現在很多外地客商都打電話來訂購,明年我還要擴大養殖規模,繼續引導村民發展養鱉產業,讓養鱉戶抱團發展,共同發家致富。”韋州全信心滿滿地憧憬著未來。
信息來源:來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