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小蜜蜂 挑起農藥減量的擔子

   日期:2016-04-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719    評論:0    

  無論是北京的蜜蜂授粉,還是中化“私人定制”的配方肥,都從大田里詮釋著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的深刻轉變:投入品在減少,環境更友好,產出更高效。

  稼穡合農時,我國有著豐厚農耕傳統,但工業化、城鎮化的日益推進,在深刻地改變中國農村面貌的同時,也帶來了發展中的新問題: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地下水超采、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資源環境兩道“緊箍咒”越繃越緊,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成為當務之急。

  所謂“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農業是植物生命再生產的產業,它的本源就是綠色。只要扭住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這個關鍵,從節水、節地、節肥、推廣生物防治多方面入手,因地施策、因品種施策,保持定力,精準發力,就不僅能讓農產品供給從較低水平向較高水平躍升,而且能讓我們的現代農業真正向全體居民提供較高水平的“綠色”供給。

  小小一只蜜蜂,和農藥減量有啥關系?“關系可大了!”北京市植保站站長周春江說,“用蜜蜂授粉代替人工授粉,好處多多。最關鍵的一點,蜜蜂對農藥十分敏感,溫室、大棚里要使用蜜蜂,就必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所以說小蜜蜂是農產品安全的‘監督員’。”

  把小蜜蜂“請”進大棚,草莓一年增產1000斤

  春天正值草莓采摘季,北京周邊的草莓大棚里,紅艷艷的草莓分外誘人,吸引了不少顧客。

  “咦,這里怎么會有蜂箱?”在昌平區興壽鎮的美林間草莓基地,前來采摘的游客發現,每個大棚里都擺放著一個長約60厘米、高約30厘米的木制蜂箱。透過蜂箱上的小網罩,可以看見在里面飛舞的蜂群。

  “這些蜜蜂可有大作用!”基地總經理朱新斗解釋:“大棚草莓每年8月底種植,11月進入開花期,一直到來年4月份,陸續要開20多萬朵花,每朵花開放時間不同。以前人工授粉時,要把這些花全部檢查一遍,工作量非常大,經常有遺漏。采用蜜蜂授粉后,蜜蜂只要飛一圈就能自動識別花的成熟度,把適合授粉的找出來,一點都不費勁。”

  朱新斗說,一箱蜂的成本只有350元,蜜蜂授粉節省人工、增加產量,給草莓品質提升帶來好處,劃算得很。“蜜蜂授粉非常均勻,結出來的草莓個兒大、色澤好、果形周正,口感和產量也得到提升。”北京市植保站蔬菜科科長王曉青告訴記者,經抽樣檢測,利用蜜蜂為草莓授粉,坐果率平均提高30.8%,增產20%—40%,歪果、畸形果率減少30%以上。蜜蜂授粉草莓畝產4000斤到5000斤,比人工授粉增長了約1000斤。

  小蜜蜂不僅給草莓授粉,溫室里的西瓜、桃、杏、櫻桃、葡萄等,想優質高產也離不了它。在順義區北務鎮郭家務村,種蔬菜的農民楊學龍說:“我家這三個大棚的番茄去年全部用熊蜂授粉,再也不用一株株去蘸‘坐果靈’,不僅省工省力,而且番茄的口感更好,每斤價格比周邊村子高3—4毛,還不愁賣,沒成熟的時候就被整棚預訂了。”

  “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應用,具有授粉均勻、不損傷花朵、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等特點,提高了農產品品質。”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巡視員陳友權介紹,農業部從2014年就開始試驗推廣蜜蜂授粉技術,去年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國共有24個示范區參與了蜜蜂授粉的示范推廣,涉及油菜、向日葵、大豆、蘋果、梨、棗、櫻桃等12種植物,示范推廣面積超過100萬畝。試驗結果表明,多數作物增產效果顯著,果樹、草莓等作物每畝增收5000元以上,設施作物每畝節約用工10個以上。

  小蜜蜂帶來防控新理念,草莓、番茄示范區減少農藥60%

  蜜蜂授粉的背后,是一整套綠色防控體系的支撐。一只小小的蜜蜂,帶來的是整個生產過程的變化。

  “蜜蜂對農藥的敏感度比人還高,50%以上的殺蟲劑對蜜蜂來說都是劇毒或高毒,因此采用蜜蜂授粉就意味著基本上不能打殺蟲藥。”王曉青告訴記者,北京市植保站去年3月在北務鎮郭家務村試點番茄熊蜂授粉,前期工作卻是從頭一年的冬天就開始做的。“土壤、棚室都要消毒,育苗方式也要采取無病蟲育苗等措施,這些做到位了,到了番茄的生長期不打藥也沒發生病蟲害。”

  郭家務村農技員田秀芹說:“過去番茄生育期內平均得打12次藥,一次就要幾十元,現在一次都不用打了。這些熊蜂已經成為北務番茄質量安全的‘監督員’和綠色防控的‘形象代言人’,是北務番茄的綠色名片。”

  在朱新斗的草莓大棚里,為了讓蜜蜂授粉能順利進行,也使用了不少“秘密武器”。風口處布置防蟲網,可以有效阻隔蚜蟲等小型害蟲飛入;每隔幾米懸掛黃板,用來監測和誘殺小型害蟲;還有電熱硫磺熏蒸器,用氣態硫防治草莓白粉病。

  “還有很多你們看不見的‘綠色法寶’呢!”朱新斗說,草莓種久了,容易發生土傳病害,出現死苗。這也是搞草莓種植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以前沒有好辦法,為了防范土傳病害,只好打農藥;現在用了植保站推薦的辣根素做土壤消毒,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辣根素就是從芥菜中提取的生物藥劑,去年基地做了對比實驗,兩個同樣的大棚,沒經過土壤消毒的秧苗死了一大半,消過毒的一點事兒沒有。”

  與蜜蜂授粉相結合,北京市植保站推廣集成了無病蟲育苗、產前棚室和土壤的消毒預防、產中科學防控、產后病殘體無害化處理等10余項核心技術,從源頭上控制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天潤園草莓專業合作社經理鄭學軍告訴記者,經過一整套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合作社大棚內的化學農藥用量降低了60%以上。

  陳友權介紹,將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相結合,各示范區因地制宜推廣應用燈誘、性誘、色誘、食誘“四誘殺蟲”技術,以及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等配套綠色防控措施,草莓、番茄示范區每茬減少化學農藥使用4次以上,使用量降低60%—80%;蘋果、梨、棗等示范區全生育期減少化學農藥使用3—6次,使用量降低30%—50%;油菜、向日葵、大豆、櫻桃等示范區全生育期減少化學農藥使用2次以上,使用量也降低30%以上。

  世界第一養蜂大國,蜜蜂授粉產業化還需加力

  目前,蜜蜂授粉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盡管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但養蜂業仍主要以獲取蜂產品為目的。瓜果蔬菜類、牧草類和糧油等大多數作物都沒有充分利用蜜蜂授粉,在世界養蜂發達國家,普遍以養蜂授粉為主、取蜜為輔。歐美等國實踐表明,相對于蜜蜂授粉作物增產貢獻而言, 蜂產品收入只占到1/140,也就是說,蜜蜂為農作物授粉產生的價值是蜂產品本身的140倍。

  “首先是認識層面的問題,示范區之外的農民還認識不到蜜蜂授粉的好處,不愿花錢租蜂授粉,導致推廣蜜蜂授粉技術相當困難。此外,從技術層面來看,蜜蜂授粉基礎研究、推廣應用機制還很薄弱,整套產業鏈也沒有形成,缺乏相關的技術標準和服務體系。”陳友權分析。

  “剛開始做蜜蜂授粉時,試點面積只有100畝。農民還老來問:為什么花上看不見蜜蜂,恨不能一朵花上停一只蜜蜂才好。有的人不放心,還自己偷偷授粉。直到后來番茄增產20%以上,價格也高了幾毛錢,農民們才認可這項技術。”王曉青回憶。

  專家表示,推廣蜜蜂授粉技術應該從易到難,將農民認可度較高、效果好的經濟作物作為突破口,從試驗示范開始,提高農民認識水平,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加大政府投入引導,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

  周春江表示,由于我國養蜂業通常以獲取蜂蜜、蜂王漿、花粉等蜂產品為主要目的,蜜蜂授粉促進農作物增產提質的功效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因此,相對應的蜜蜂授粉生態學、授粉蜂種、授粉器具等配套技術研究較少,推廣應用技術支撐較為缺乏。所以,要加大扶持力度,組建蜜蜂授粉、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團隊,為保護利用蜜蜂授粉產業化發展提供支撐。

  保護利用蜜蜂授粉已成為歐美等國種植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技術措施,并有成熟的商業化運營機制。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利用蜜蜂授粉需求量將快速增長,急需建立政府扶持引導、協會技術指導、市場需求主導的推廣模式,搭建專業經紀人、第三方支付等服務平臺,逐步建立并完善商業化運營機制。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