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黟縣洪星鄉同川村汪村組,18口魚塘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池水清澈碧綠。這里正是該村80后創業青年鄭海燕的冷水魚養殖項目基地。
鄭海燕,同川村一個80后青年,初中畢業后,一直在家從事木材和茶葉生意。一次偶然的機會,黟縣農委組織創業青年外出學習考察,休寧的泉水養魚激發了他的興趣。回來后,經過多次走訪調查,他發現家鄉汪村組有片山谷,溪水順流而下,清澈見底,沒有污染,是養殖泉水魚的理想之地。于是,他開始忙著流轉土地、修水渠、建魚池,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投資300多萬元的18口泉水養魚場建成了。
來到魚塘邊,只見一股泉水從山上直接流入第一個魚池里。清澈見底的魚池內,一尾尾魚兒歡快地游動。一名技術員正好來喂魚食,隨著技術員手中的一把把魚食從空中落下,魚兒迅速向中間聚集,紛紛躍起,水面立時嘩嘩作響,水花飛濺……
“山泉水冷而且呈弱堿性,用山泉水養的魚,口感好,市場需求量大,增收致富前景好。”鄭海燕一邊割著新鮮的魚草一邊和筆者交談著,“我能順利實施泉水養魚項目,與鄉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是分不開的,政府協助我流轉了100畝土地,還積極幫我爭取到了家庭農場風險擔保貸款50萬元。同時,農委相關專家、技術人員也經常來我這里蹲點服務,為我的項目提供技術支持,解我后顧之憂。”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由成魚養殖場、魚苗養殖場、魚料種植場、觀光體驗園四部分組成。目前已完成18口魚塘及其周邊附屬工程建設,投入草魚苗1萬公斤、石斑魚苗50萬尾。前期由他自己和親戚共同管理,下一步他將在當地聘請幾名有經驗農民來替自己管理魚池,將泉水魚養殖技術傳授給大家,帶動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談及收益的時候,他給筆者算了一筆細賬:“一尾魚苗進價0.8元,成魚銷售10元每條。草魚進價每條15元左右,經過‘瘦身’,每條可賣100元左右,目前主要以這兩種魚養殖為主,下一步將增加魚苗品種,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經濟效益。”據他介紹,這些魚主要銷售至蘇浙滬一帶,現在已經有了不少訂單,銷售完全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