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為緩解城鄉居民吃菜難、吃菜貴和吃菜不安全的問題,堅持把設施蔬菜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謀劃新思路,擴大規模、提高標準、提升效益,全力推進設施蔬菜產業發展。
市縣兩級農業部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集中連片的原則,在充分調研、上下銜接、專家論證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完善了設施農業發展規劃,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將全市劃分為東部平川、中部丘陵和南北部三大設施蔬菜生產區域。其中東部平川四縣市區,以日光溫室和大棚并重,發展喜溫類果菜生產;中部丘陵五縣區,以發展大中棚為主,日光溫室為輔,重點抓好春提早、秋延后蔬菜生產;南北四縣采取下挖式、加厚墻體等保溫措施發展日光溫室,抓好耐寒葉菜類生產。從2012年起,全市每年新發展設施蔬菜2萬畝,截至2015年達到10萬畝以上,實現冬春淡季蔬菜基本自給。
全市按照集中連片、園區帶動、規模發展的思路,積極引導群眾搞好土地流轉。多數縣市區對集中連片發展設施蔬菜的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進行財政補貼,具體由企業、合作社牽頭,直接與農戶商談,簽定土地流轉合同。全市啟動實施了“百千萬”設施蔬菜園區建設工程,到十三五開局之際,建成2個萬畝園區,10個千畝園區,50個200畝——500畝以上園區,100個百畝以上園區。重點在平川四縣市實施“山西省晉中盆設施農業示范工程”2.5萬畝。孝義市重點圍繞文峪河、汾河沿岸打造萬畝設施蔬菜走廊;汾陽市招商引資發展設施蔬菜,與中節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20億元,在賈家莊鎮賈家莊村建設5000畝太陽能溫室的合作協議;交城縣依托原禾源、坤潤、建豐、承俊4個公司,采取農戶土地集中流轉,創新經營模式,重點打造安定千畝設施蔬菜標準化園區。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設施農業發展,在全面落實省政府提出的對新建日光溫室貸款貼息的基礎上,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扶持政策。從2008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設施農業發展,主要用于設施蔬菜新建補助。近年對窯洞食用菌種植補助3500元/孔,50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每社補助3萬元,市縣兩級財政按l:2分擔。同時,各縣市區也加大投入力度,整合項目資金,制定出臺跟進配套政策,形成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體系。此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業轉型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展設施農業;積極協調金融機構適當增加貸款額度,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手續,將信貸資金向設施農業傾斜。
全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辦法,積極組織外出考察,學習借鑒外地好的做法和經驗,加強設施蔬菜技術培訓和服務指導。一是建立蔬菜專業專家庫。全市擇優聘請本土專家和外來專家60余名,實行“土、洋”結合,帶動和培養本地技術人才。二是開展蔬菜園藝工的培訓鑒定,按照省里安排部署,每年組織開展蔬菜園藝工培訓鑒定,確保每新發展設施蔬菜500畝至少配備1名蔬菜集成技術專家,每新發展50畝設施蔬菜至少有1名合格的園藝工。二是搞好技術專題培訓。每年組織大型設施蔬菜骨干技術培訓班,聘請山西農大、山西農科院專家教授開展設施蔬菜專題技術培訓,組織編印設施蔬菜培訓教材,向縣鄉村和菜農免費提供技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