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一頭奶牛拉起的產業鏈

   日期:2016-04-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4179    評論:0    

  全村614畝耕地,300畝種青儲玉米,100畝種葡萄,50畝養蚯蚓;由原先只有一個奶牛養殖合作社的養殖專業村,衍生出玉米青儲、葡萄種植、蚯蚓養殖和雙孢菇種植4個合作社,總數達到5個。全村72戶農民入社戶數達到了50戶,7成農民成為了社員。這是濱州市濱城區濱北街道薛家村的一組數據。

  十幾年前,薛家村一直以糧棉種植為主導產業,收入較低。2003年,時任村支部書記的王振祥看到群眾把作物秸稈當柴草燒掉十分可惜,便帶領村民走上奶牛養殖的路子。

  起初是散養,各家各戶單打獨斗,由于飼料配方不夠科學,產出的牛奶量少、質低,銷售難。2008年,村里成立了奶牛養殖合作社,并建起了105畝的奶牛養殖場。“雖然把奶牛集中了起來,實行統一飼草、飼料,統一防疫,統一擠奶,統一銷售,但還是分戶喂養,主動權還是掌握在養殖戶手里,由于奶牛缺乏統一管理,牛奶品質還是難以保證。”王振祥說。

  2013年,歷經一場倒奶風波后,用奶牛入股,將合作社轉為了股份制牧場。

  合作社聘請周邊從事奶牛購銷的經紀人對入股的養殖戶按高于市場價20%的價格對奶牛進行評估,作價入股;對于不愿意入股的養殖戶,實行托管,由專職工作人員統一管理,年底受益按股分紅。對規模小,經營狀況差、不愿養的養殖戶,采取轉讓方式轉給牧場。

  為提高飼養管理水平,王振祥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按照正規牧場的管理制度進行管理,與東北農業大學進行聯合,由從事動物營養的專家甄玉國教授科學配方,訂制營養餐。喂飼全部是進口苜蓿,東北羊草、全株青儲飼料和全混合日糧,做到“高投入高產出”。飼養水平大大提高,奶牛單產由原來的每頭牛每天10余公斤達到現在30多公斤,產奶量實現了翻番。

  薛家奶牛股份制牧場通過入股、托管、轉讓等形式,1050余頭奶牛全部實行標準化、集約化和規模化養殖,既提高了牛奶的產量又提升了品質。目前,年產牛奶4500噸,薛家奶牛牧場也成為伊利在山東的重要奶源基地。

  “用牛糞做肥料,種植葡萄,品質好,銷路廣,為此,村里還規劃出100畝土地成立了葡萄種植合作社,今天是第一天栽苗。”近日,在薛家村葡萄種植基地,宋志金等十余名村民正在技術員的指導下邊栽植葡萄苗一邊介紹。

  村里以奶牛為發力點,去年在成立青貯玉米合作社的基礎上,今年又成立了葡萄種植合作社、蚯蚓養殖合作社,下一步還要成立雙孢菇種植合作社,通過延長產業鏈條,合作社由一個衍生出四個。

  為降低投入成本,解決奶牛“吃飯”問題,去年村里成立了青貯玉米合作社,有10戶農戶建起300畝的青貯種植基地。“300畝地一年可產青貯飼料1000噸,比單純種植玉米增收6萬元,并且生長時間短、用工少,節省了人力。”薛家村黨支部書記、奶牛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王振祥介紹說。

  為消化牛糞,以牛糞為原料,除用作種植葡萄外,村里又養了50畝蚯蚓,成立了蚯蚓養殖合作社。蚯蚓既可消化牛糞又能賣錢,每畝蚯蚓純收入達4千元。目前,村里正籌劃用干牛糞種植雙孢菇,成立雙孢菇種植合作社。“青貯合作社給奶牛供應飼料,牛糞能養蚯蚓和種植葡萄、雙孢菇、玉米,一頭牛‘拉’出5個合作社,可帶動群眾就業200余人,形成了一條種養加工、廢物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王振祥說。“明年計劃投資500萬元,用牛糞、蚯蚓糞便和養殖雙孢菇的下腳料生產有機肥,既解決了養殖污染,又產生效益。”

  合作社的發展,不僅富了群眾,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目前,全村人均收入2萬元,村集體收入由十幾年前的空殼變為年收入5.3萬元的中等村。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