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農藥,甘藍菜能長這么好?”4月初,在溫州市鹿城區藤橋街道方榮村的一片春甘藍試驗田里,七八個農民正圍在一起討論,對蔬菜長勢將信將疑。三、四月份正是春甘藍生長的關鍵期,隨著春季溫度回升,蚜蟲、菜粉蝶等害蟲開始活躍,按照常規的農田管理方法,眼下正是往菜田噴灑農藥的時節。但農技人員向來參觀的農民打了保票,這里的菜地不用農藥,害蟲也繁殖不起來!
“關鍵靠它們。”農技專家指指菜葉上的一種黑色小蟲說。別看這些蟲子個頭不足1厘米,來頭可不小,它們是溫州市農科院從浙江大學昆蟲研究所請來的幫手——蚜繭蜂。蚜繭蜂通過寄生產卵就能殺滅蚜蟲,使春甘藍免受春季蟲害侵擾。
“利用天敵昆蟲是一種環境友好的害蟲控制方法。”浙江大學昆蟲研究所陳學新教授說,他的研究團隊20年來一直在發掘和利用蔬菜害蟲的天敵,并取得了突破和創新。像春甘藍原本一季要灑5到6次農藥,但是依靠釋放天敵昆蟲,農藥噴灑次數可以降低至1次,或者不灑。既節約了成本,又有效地降低了農藥殘留,保障了食品安全。
在剛剛結束的2015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陳學新團隊憑借“蔬菜害蟲天敵昆蟲資源的發掘和利用”這一成果獲得了一等獎。該研究成果已經在全國13個省市累計推廣應用面積2888萬畝,增收節支達69億元。
“過度使用農藥,在殺滅害蟲的同時,會把不少害蟲天敵也殺死,而留存下來的耐藥性害蟲,就有更大的可能爆發成災,以致形成惡性循環,”陳學新教授說,“通過投放和保護天敵,不僅能殺滅害蟲,減少農藥用量,還能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天敵昆蟲發掘和利用的總體思路,是建立起一個利用天敵昆蟲控制害蟲從而保護農作物的良性農業生態系統。
在實際的田間運用過程中,有一種更為復雜的蔬菜害蟲天敵協同促增技術體系。在溫州的這片春甘藍試驗田里,天敵昆蟲出動的是一支“多國部隊”。除了有蚜繭蜂這樣的寄生性昆蟲外,還有直接以蚜蟲為食的瓢蟲和食蚜蠅。在這支“混搭”的天敵軍團里,多種蚜蟲的天敵形成協作互補,可以更好的把害蟲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為了讓天敵昆蟲戰斗更出色,農技人員給蟲子營造了更適宜的生存和繁衍環境。農田周邊生草和種植苜蓿等庫源植物,可以供天敵植物在作戰之余得以棲息。芝麻、矢車菊等蜜源植物,是蚜繭蜂、瓢蟲和食蚜蠅等天敵的“愛巢”,在這里能繁衍出更多的小天敵投入到持續的戰斗中去。而在蔬菜大棚中,農技人員則種植一些能吸引害蟲的誘集植物,把害蟲吸引聚集之后,釋放天敵昆蟲殺滅。
目前,“天敵兵團”成了一支規?;?、成建制的集團軍。赤眼蜂、瓢蟲、草蛉、小花蝽、蚜小蜂等6類優勢天敵昆蟲,大規模人工繁殖技術已十分成熟。而淺黃恩蚜小蜂等天敵已經有了規?;纳a線,有產品質量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年生產能力達到100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