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栽一棵樹,解決油鹽醋;家栽十棵樹,解決衣和褲。”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農民家家戶戶都栽植了上千棵大棗樹,不只是解決油鹽醬醋的問題,而是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連日來,該鄉華溪村村民利用荒山荒坡、撂荒地栽植大棗樹,為早日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華溪村位于大風堡腳下,近年來通過搬遷移民后,很多土地荒蕪,加上華溪村歷來是以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農業為主,產出率不高、價值低、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貧困人口比重大。“我們村栽植大棗樹720.4畝,是中益鄉的扶貧項目,也是縣林業局的退耕還林項目,栽植大棗樹既綠化了荒山,又能給農民帶來經濟效益。”村主任譚地文說,鄉黨委政府按照精準扶貧工作要求,抓住縣林業局退耕還林項目,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在荒山荒坡等荒蕪土地上做文章,發展大棗樹種植,以此助推山區農民脫貧增收致富。據了解,大棗樹的適應性比較強,對土壤的條件要求不嚴,荒地和鹽堿地均可栽植。栽植時應盡量選擇空氣、水源、土壤等環境沒有受到污染,地勢平坦開闊,排水條件好、通氣性能好的土壤栽植,陰坡地則不宜種植。
種植成大棗樹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大約兩三年左右就可以掛果收獲,果實的存放時間也比較長。“政府給我們運來棗子苗子,每家每戶栽起,增加經濟收入。”村民莫炳富說,幾年過后大棗果樹將成為他增收致富的又一新渠道,將給他帶來經濟收入。
目前,全村大棗樹苗栽植工作已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