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劍閣時髦老板當豬倌 帶動鄉鄰脫貧致富

   日期:2016-04-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625    評論:0    
  王波近三年來通過“公司+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生產模式,養豬帶動廣元市劍閣縣錦屏鄉300多戶900余人脫貧。目前帶動該縣多個鄉鎮發展。
 
圖片2
 
放養的跑山豬長勢喜人
 
  王波告訴筆者:“創業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家人反對,朋友懷疑,鄉親們的不信任以及資金短缺等問題。我把之前積攢的八百多萬都投進去了,連住的房子都抵押了,最窮的時候兜里只有十幾款錢,感冒了都舍不得花錢買藥,……現在我已打開了消費市場,我又增開了四家門店,也向賓館、飯店、食堂提供豬肉,贏得了很好的口碑,豬肉供不應求。但賺錢不是我的初衷,我的初衷是讓我的鄉親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
 
  偶然經歷 與豬結緣
 
  王波出生在劍閣農村。讀完高一后便輟學做生意,先后擺過小攤,當過廚師,搞過裝修,后來包工程,積攢了不少的錢。他的成功讓他的父親刮目相看,村里的村民也把他當做榜樣,稱他“年輕能干,是個有出息的娃”,是全村人的驕傲。
 
  但一次偶然的經歷讓王波當上了豬倌,成為“豬老板”。2012年一個夏天,他和幾位朋友去劍閣縣錦屏鄉游玩,到一位大娘家里找水喝,得知傳統的農村養豬生長周期長并不賺錢,有時甚至還要虧本。因交通落后,只有等老板上門收豬,常常將價格壓得很低。大娘的話很震撼他,一直縈繞在他腦海間,像塊大石頭壓在心上。“我要幫鄉親們養豬,讓他們脫貧致富”他暗自下定了決心。回家和家人一說,沒想到全家人都堅決反對,尤其是父親,說他是“瞎折騰”,氣的犯了病,妻子也不支持,就連平時跟自己最親近的弟弟也出來反對。沒辦法王波只好去找最要好的朋友商量,朋友們先是很吃驚,接著表示反對,后來還開玩笑送給他個外號“豬老板”,說他笨,堂堂的建筑老板不當,去養什么豬,而且隔行如隔山,豬并不好養。
 
  下定決心 誓當豬倌
 
  雖然得不到親友的支持,但也動搖不了王波養豬的決心。時髦老板立志要當豬倌。他開始看書,在網上收集養豬的相關資料。四川省是生豬出口大省,劍閣縣是個農業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如果按傳統模式養豬肯定沒什么前途,豬的品種也得換一換,需引進種適合本地飼養,消費者喜歡且有較好的經濟效益能幫鄉親們脫貧致富豬。最終他選種了這種黑豬,但這不是普通的黑豬,它叫川藏黑豬(也稱“蜀.州殼郎”豬),川藏黑豬品種優良,肉質鮮美。選定品種后,王波立即動身去鄉親們家里做宣傳,可老鄉們一聽見讓他們養黑豬,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不行不行,這年頭誰會買黑豬呀?” ,“以前老一輩養過黑豬,黑豬膘厚,肥肉多,不好吃”王波趕忙解釋“我的黑豬豬種是從德國引進來的,不是土黑豬,和你們以前養的黑豬品種不一樣……”鄉親們還是不樂意“不管你的黑豬是從哪個國家來的,賣不出去咋辦?”王波趕忙保證“我把小豬仔送給你們飼養,養成肥豬后我來回收”,這是王隊長發話了“你看你穿著西裝皮鞋的哪像個養豬的,要是弄虧了你跑了,鄉親們管誰要錢呢?”鄉親們議論紛紛,都不信他帶來的黑豬能賺錢。看來要得到鄉親們的信任,還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王波尋思著。
 
  政府支持 攻堅脫貧
 
  王波跑到鄉政府把自己想帶動鄉親們養豬致富的理念細致地分析給領導聽,立馬得到鄉上領導的認可,鄉領導更是相見恨晚,與王波共同商討養殖的模式,銷售渠道等,還親自帶著村干部和王波一家一家上門給鄉親們做工作,定保證,簽訂合同。
 
  王波養豬選用的是“公司+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生產模式。簡單的說就是王波把小豬仔和母豬賒給鄉親們養,不收一分錢,等母豬下了小豬仔,小豬長成肥豬,王波的公司按照合同簽訂的價格回收小豬和肥豬時,再從中扣除小豬和母豬的成本,飼養過程中,王波的公司要負責技術指導和監管,要保證原生態飼養,吃米糠、麥麩等。養豬的圈舍由鄉政府申請的扶貧資金修建,不需要老百姓出錢。另外,在鄉政府的支持下,王波在錦屏鄉成立了劍閣縣圣泓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戶以股東的身份加入合作社,既當老板又當員工,鄉親們積極性很高。合作社有專項保證金,由鄉政府,王波的公司和社員共同監管,如果社員養殖的黑豬生病或是死亡,由此保證金來補足社員的虧損部分,讓鄉親們零風險養殖,以保證鄉親們的切身利益。
 
  嘗到甜頭 鄉親點贊
 
  唱反調的王隊長:“說實話,我第一次見到那個老板根本不相信他能養豬,哪有那么時髦的老板肯跑到農村來養豬的,又臟又累。不過我現在是服了,以前我和老伴在家一年養三四頭豬,沒賺到什么錢,只是勉強度日,因為年紀大了也不能出去打工。我是從2013年加入合作社的,養了兩年洋黑豬(村民們把德國進口來的豬習慣叫“洋黑豬”),每年能賺十五六萬哦,”說到這里王隊長很神秘,卻難掩喜悅之情。“今年我準備擴大圈舍,計劃養一百頭洋黑豬,兒子媳婦都不出去打工了,在家養豬比外面打工強多了。現在我是‘朱老板’忠實的擁護者。”聽得出來,王隊長這次叫“豬老板”時是帶著敬佩感激的口吻。
 
  據該鄉負責人介紹:“王波給我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這種新型產銷模式很符合我鄉的發展模式,以前整個鄉一年才出產生豬一千多頭,現在一個村一年就產生豬六千多頭,從全縣倒數第一排到順數第三,多次得到了縣領導的肯定和表揚。”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