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已連續10天都在下雨了,長時間沒有陽光,快成熟的枇杷出現了裂果現象,損失很大。”站在自家的枇杷園里,博羅縣楊村鎮陳村村果農陳永興顯得很著急。持續多天的陰雨天氣,讓成熟或快成熟的枇杷都出現裂果、霉爛現象,預計減產超過60%。
枇杷園情況
成熟枇杷半熟枇杷都出現裂果現象
3月23日,記者來到了陳永興的枇杷園。枇杷園內一片泥濘,汽車艱難地在園內小道緩慢行走。好不容易來到了枇杷園內的工棚里,工棚里整齊地擺放著幾十個塑料桶,還有一大疊草紙和幾張小凳子,工棚內空無一人。“沒出太陽,不能采摘枇杷,工人們都放假回家了。”陳永興無奈地說。
工棚一側是堆積如山的枇杷葉和枇杷,仔細看,枇杷葉是碧綠碧綠的,但枇杷都有裂果現象。這些裂果枇杷,都是工人裝果時挑選出來的。由于裂果嚴重,幾天下來,挑選出來的裂果枇杷就有一大堆。“好的枇杷很少,大部分的成熟枇杷都裂果了。”
果園地上到處是積水、落葉和金黃色枇杷。遠遠看,樹上有不少金黃色的枇杷,走前一看,不少都裂果了,伸手稍微一碰,枇杷梗就脆裂掉了下來。就算是一些半熟的枇杷,也有不少出現了裂果現象,一些青色未成熟的枇杷,有的也已經發黑腐爛了。在果園轉了一圈,枇杷樹上的好果不多,幾棵樹摘下來,也就10多公斤的半成熟好枇杷。陳永興說,家里辛辛苦苦一年又白費功夫了。
往年收獲期大都雨過天晴,今年持續下雨時間太長
陳永興出生于1990年,大學學的是工商管理。前年大學畢業后,他就回鄉搞農業,幫忙賣枇杷。
陳永興家的枇杷種了有15年,父親自己就管理了11年。從臺灣引進的枇杷品種不斷地擴種,如今已有200多畝。往年枇杷收獲時,也遇到過下雨的情況,但一般雨過總會天晴,陰雨與陽光輪番上陣,他們總是趁著出太陽的時候將成熟的枇杷采摘下來。今年的枇杷從“三八”節時開始采摘,才采摘了幾天,就遇上了連續不斷 的 雨天。“要是不 下 雨 的話,原本這兩個星期是能采摘到很多枇杷的。”
陳永興的父親陳石明說,往年他們一般一天能賣出6000斤枇杷,一天就有2萬元收入,天氣好的時候,他們能像這樣賣一個多月,大約賣出18萬斤的枇杷。收成最好的那年,他們的收入約50萬元。這些枇杷基本都被運到水果批發市場去賣。
去年,陳永興還見證了自己果園枇杷的受歡迎程度。陳永興租了一臺貨車,凌晨將前一天摘下的果子裝上貨車,3點多就出發運往水口批發市場。“有的小販開著摩托車來搶購,現場就跟打仗一樣。一箱五六十斤的枇杷,還要每人限購4箱。”讓他沒有料到的是,今年天公不作美,自家枇杷減產了約三分之二,可謂損失慘重。
農技人員
晴天要盡快清理裂果爛果預防炭疽病
甜蜜的果實飽含著農戶的辛勤汗水,在風雨飄搖中這些成果卻付諸流水,實在可惜。惠州市農技推廣中心農作科科長、農藝師祝升直說,今年的雨水天氣多,對收獲季節的枇杷來說非常不利,枇杷果肉細胞迅速膨大,容易造成果裂。
由于裂果容易導致炭疽病的發生,會危害到其他果樹,晴天時,果農要盡快把裂果和爛果清理掉,不要讓有病害的果實蔓延危害到其他好的果實。已成熟的果實要趕緊采摘,在果園挖一些排水溝及時排水,避免枇杷吸收過多水分。
陳永興的果園也受到了市健康文化協會的關注。當天,來自該協會的一行人在查看了果園的情況后,希望力挽狂瀾。該協會副秘書長楊燕說,持續而降的雨水難免會加重損失,因此,可以打提前戰,將青黃色未裂果的枇杷采摘下來。“可以把枇杷果制成手工養生制品,洗干凈后的枇杷,經過去皮、去核、搗碎、熬制,可制成枇杷膏,放進冰箱保存。也可以用這些枇杷來燉湯品,我們將收購一部分枇杷,通過公益的形式銷售,這也是幫農戶挽回損失的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