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的小伙子王紅本是一個普通菜農,可是王紅本卻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兒。今天早上,王紅本帶著一萬斤新鮮的生菜、韭菜,從安陽跨過數(shù)百公里,來到鄭州,要將這些新鮮的蔬菜免費送給鄭州市民。這萬斤蔬菜免費送的背后有何隱情與無奈?河南臺記者花梔子跟隨王紅本,記錄了他送菜的過程。
王紅本:韭菜和生菜都是免費的啊,都嘗嘗啊……
早上八點,王紅本的小卡車剛剛在鄭州市開元新城社區(qū)大門口停穩(wěn),十幾名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就拿著小喇叭一邊維持秩序一邊做著宣傳,而等待領菜的市民已經排了近百米長,很多人是看到社區(qū)通知趕來的。
市民:鍛煉身體呢,人家說有這個好事,我說好事那湊個熱鬧吧!愛心菜!我6點40就過來了。
王紅本今年33歲,是安陽滑縣正源蔬菜合作社負責人,種有200畝蔬菜大棚,剛干到第四個年頭就遭遇河南蔬菜大滯銷。至于為何要到鄭州免費送菜,王紅本說,一方面是獻愛心,另一方面希望可以在省會打開更多市場。
王紅本:我們打到地里的情況下太浪費了,讓市民吃了,進到市民的餐桌對我們的菜的品質也是一種肯定。
記者看到,送菜現(xiàn)場設置有捐款箱,不時有拿了菜的市民把零錢投進去,作為愛心回饋。
市民:農民種菜也不容易呀,人家大老遠地送到門上來,我們要感謝他呢,所以要捐點錢。
王紅本說,往年由于雨雪交通不便,南北方蔬菜都在本地銷售。去冬今春,全國范圍內雨雪偏少,南方蔬菜因此大量運輸?shù)奖狈?,成本比北方大棚低一半以上,價格很有競爭力,王紅本的大棚蔬菜因此滯銷。
王紅本:他們都是農民散戶種植,我們農場都是雇了工人,成本比較高。像我們工人一天就是30到50,一畝地成本達到六七千塊錢。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還會聯(lián)想起一些事件。就在這個春季,山東泰安,菠菜價格"跳水",批發(fā)一斤不到5毛,前兩天,因為蔬菜滯銷,河南中牟菜農將10萬多斤蔬菜免費送給市民。在這些“免費送”的背后,其實是菜賤傷農的憂傷。
菜農:估計再停一個星期左右,賣不出的話,芹菜一老全部都扔了。
鄭州市豐產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也在今天上午來到中牟縣種植芹菜最多的官渡鎮(zhèn),收購了兩千斤芹菜免費發(fā)放給轄區(qū)居民。
辦事處工作人員王琳:我們也為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幫助菜農解決這個賣菜難的問題,把這個菜買回來之后免費發(fā)放給大家。雖然這次采購的量不是很大,但是我們接下來可能還會跟菜農聯(lián)系,如果需要的話,我們還會再去拉,然后再舉辦這樣的活動。
據(jù)記者了解,今年河南蔬菜供大于求的狀況已造成全省蔬菜的滯銷,王紅本和其他種植戶也曾嘗試過農超對接、飯店對接,但這些辦法在今春氣候適宜,蔬菜大量集中上市的現(xiàn)狀前全部失靈。
王紅本:種地種了這么幾年,這種情況也是沒法預料的。我這原先也是實行的農超對接,今年主要是天氣特別好,菜價越便宜,越沒有人吃。往年我們對接的超市,每天都銷2000斤左右,現(xiàn)在每天只有幾百斤。
而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市場經濟研究所教授樊明看來,這次的蔬菜滯銷,偶發(fā)性的天氣因素只是誘因,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規(guī)模經營沒有鋪開,小農經濟的模式抵御風險力差。
樊明:西方的農產品市場它也會受天氣的影響,這個也是很難避免的,但是中國的農產品價格波動除了受天氣影響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小農經濟的影響,雙重的價格波動就會使中國的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非常厲害。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