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農藥零增長 關鍵在最后一公里

   日期:2016-03-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13    評論:0    

  農藥使用量零增長,事關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茲事體大。它看起來是一道數學題,只是在數量上做減法,實則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主體、多個程序環節,需要產品創新,需要技術引領,需要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等,在完善供給方面做足加法。

  農藥,是從病蟲害口中奪食、實現穩產增產的強力武器。但是過量使用則污染環境,影響“菜籃子”安全,讓“寶寶”們擔驚受怕。為實現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今年農業部將強化政策扶持、示范帶動、科技支撐、機制創新等,努力實現病蟲害綜合防治及農藥減量增效。

  農藥使用量零增長,事關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茲事體大。它看起來是一道數學題,只是在數量上做減法,實則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主體、多個程序環節,需要產品創新,需要技術引領,需要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等,在完善供給方面做足加法。

  除此之外,最關鍵的還是“最后一公里”。農民是農藥的使用者、消費者,農藥使用與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因此農民才是“零增長”的絕對主角,是問題的“牛鼻子”。作為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技術可以攻關,管理能夠加強,甚至很多“中國創造”已讓洋產品甘拜下風,但“農藥零增長”實現的難題在于落地。

  首先,觀念是第一道門檻。當前,尋求農藥減量、發展低毒高效環保的生物農藥已是全球趨勢——農藥和綠色、安全畫等號勢在必行。不過,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家庭經營依然占據主流。根據統計,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80%以上由農民自己完成,六七成農民購買和使用農藥主要是隨大流和依靠經銷商推薦。在產品選擇和使用量上,生物農藥價格偏高,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農藥使用則是大寫的“粗放”,存在過量使用的頑疾。

  所謂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推動千家萬戶轉變用藥理念至關重要。這需要在宣傳、引導工作中,創新方式方法,既要“大水漫灌”,改變社會的整體觀念;也要精準滴灌,深入基層慢慢滲透,逐漸讓農民認可、接受。在這方面,目前各地正在推進農企合作,建立示范基地,篩選、推廣一批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高效大中型施藥機械等。這種示范帶動的成效有待檢驗,更多宣傳方法也值得探索。

  其次是技術服務。根據統計,我國是世界上化肥、農藥總施用量最高的國家,年均農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另一方面,目前農藥利用率僅為34%,66%的農藥“慘遭”浪費——這與農藥施用技術落后密切相關。在業內人士看來,農民得不到有效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是過度施肥和不合理用藥問題的根源。對此,技術培訓需要進一步接地氣,比如為農民提供全程精準的測土配方服務等;另一方面,應該加快培養農民骨干,通過培訓下鄉、服務下鄉等讓農藥施用技術越來越高。

  總之,實現農藥“零增長”需要進一步考慮農民需求,多向農業生產者傾斜,通過補貼、培訓、示范等方式提供更多服務,最終讓農民真正獲得實際利益。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