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生豬產業能否走出周期性波動“怪圈”

   日期:2016-03-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081    評論:0    

  日前發改委官網刊文指出,豬糧比價進入黃色預警預期,建議養殖戶勿過度補欄。不知不覺中,生豬價格已創四年來新高。生豬供應少了,價格漲了,我國正大力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否幫助生豬行業走出周期性波動的“怪圈”?

  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6日,全國生豬平均出廠價格為每公斤18.91元,同比上漲56%;豬糧比價為9.46:1,已進入黃色預警區域。發改委強調,從生豬生產周期看,近期生豬價格居于高位,帶有恢復性和補償性,是過去三年生豬價格偏低引發產能適應性調整的結果,有利于調動養殖場戶積極性,促進生豬生產發展。

  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2月份生豬存欄量環比下降1.8%,同比下降5.5%;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7.9%。縱觀近年數據變化,生豬存欄量自2013年開始下降,2015年更是出現大幅下降,2013—2015年的年均月度存欄量分別下降2.1%、4.9%、9.9%;能繁母豬存欄量更是出現了自2013年2月至今連續37個月的環比下降,累計降幅高達25.9%。

  在經過近三年的去產能化后,生豬價格開始大幅上漲。這是否意味著我國生豬產業再次走上“豬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豬肉價格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豬肉價格上漲”的周期性波動呢?在行情好轉的情況下,養殖戶會否出現集中、盲目補欄的現象?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認為,經過近年國內生豬市場行情的周期性波動之后,養殖戶不僅更加理性,而且絕大部分的小散戶也已退出養殖環節,重新進入的可能性很小。在價格大幅上漲期間,國內養殖戶存欄量肯定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受養殖場建設存欄規模的限制,以及新建養殖場需要時間,因此,總體不會出現盲目補欄的現象。

  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豬產業已提前完成去產能化階段,生豬產業還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嗎?需要的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什么?這個回答是肯定的,生豬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僅是對存欄量數量簡單的增減,更重要的是對生豬產業的產業結構、種豬選育、飼料營養、疫病防控、養殖場管理水平等環節的優化整合。

  雖然近年我國生豬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水平有明顯提高,但生產效率依然較低。與畜牧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豬養殖水平整體仍落后,這個差距在生豬養殖不同階段的不同方面均有表現。如丹麥等歐美發達國家,1頭母豬每年可以提供肥豬26—27頭,我國平均水平僅14—15頭,情況好點的養殖場在17—20頭;國外發達國家生豬養殖料肉比為2.6:1,我國生豬養殖料肉比在3:1。如果料肉比能提高0.1個點,每頭豬就可節省20斤飼料,按照年出欄7億頭計算,節省飼料達700萬噸。此外,目前我國養殖的主流生豬品種都是國外引進品種,市場上本土品種只占很小的比例。

  只有經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生豬養殖才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實現生豬養殖大國到強國的轉變,最終使行業走出周期性波動的“怪圈”。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