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沙縣南陽鄉竹山村農民官發攀看到家鄉山泉富含礦物質,就動起了用山泉水養魚的念頭,辦起了家庭農場,建立了淡水魚養殖基地,開啟了致富門。
2009年,官發攀從廣東汕頭、福建順昌等地引進10多種魚苗試養。由于沒有養殖經驗,曾經損失慘重。如今,說起淡水魚養殖,官發攀有說不完的生意經:“放養魚種多選擇氣溫低的時候,魚的活動力弱,放養時不易產生創傷;每天要定時巡視魚塘,給魚喂食;魚飼料用無污染的玉米、麥子、蠶豆……”
官發攀說,山泉水延長了魚的生長周期,別人的魚養一年,他的則要養上一年半,久的甚至養4年多。慢工出細活,這樣的魚肉質鮮嫩,沒有土腥味,一上市便成為“搶手貨”。
去年,官發攀的家庭農場在縣工商局成功注冊,養的魚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品牌打響了,夫妻倆又經營起“農家樂”,種上桃子、楊梅、酸棗,魚塘附近建應景的小木屋,吸引了不少廈門、福州等地的游客慕名前來采摘、垂釣、用餐。2013年,農場產魚120噸,接待休閑觀光游客5000多人次,年收入近百萬元。
信息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