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必須要感謝政府和我的鄰里鄉親們,我今天的成就和他們的支持與幫助是分不開的。”農民工李吉斌笑著對《工人日報》記者說。
今年50歲的李吉斌是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三合鎮西村人,只有初中學歷的他,曾經在部隊3年服役和多年打工經歷不僅見多識廣,而且能深深地感受到這個男人身上特有的那股沖勁和韌性……
退伍之后,李吉斌來到青海省有色金屬加工廠工作,1997年,在企業里工作了11年之久的李吉斌因工廠破產而不幸失業,拿著當時政府補貼的1萬元回到了家中。
下崗以后,李吉斌全家的經濟收入拮據,生活條件也一落千丈。當時,一家老小擠在破舊的土柸房里整整住了13年。
每當看到妻子來回奔波辛苦地操勞著這個貧窮的家,李吉斌心里感到無比慚愧,不甘平凡的他決心走出家門外出打工自謀生路。
李吉斌所在的西村也有很多人都靠養豬發了家。李吉斌和妻子商量后,下定決心不再四處打工,想要創業以養豬為生。2001年,李吉斌向身邊所有的親戚和朋友借錢,并向銀行貸款11萬元。之前從沒有養豬經驗的李吉斌和妻子而言要摸著石頭過河。
“當時的豬都是從樂都縣引進的,喂豬的飼料也都是買來的成品飼料。當時我們倆啥也不懂啊,也沒有專業培訓過,所有的養豬知識都是自己摸索或者跑去問鄰里鄉親,有時候實在不知道怎么辦時就在書上或網上找答案。”李吉斌的妻子趙桂花說。
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李吉斌夫婦在養豬的道路上摸索了三年,養豬事業也慢慢有了些起色,而他們的努力也很快收到回報。三年后,李吉斌決定再次擴大養殖場。之后的五年多時間里,李吉斌和趙桂花越來越得心應手,之前修建的豬舍又“滿員”了。
如今,農民工李吉斌成了村上的致富帶頭人,很多村里村外的養豬戶都跑到他的養殖場來吸取養豬經驗。好多慕名而來的養殖戶現場參觀他的豬舍,主動和他交流取經。就這樣,李吉斌與養殖戶們也有了很多共同語言,周圍村里的養殖戶也開始越來越多。
“現在也算不上什么成功不成功的,但是我知道做人、做事一定要踏實努力,這樣才能有回報。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們這個村子今后也能被市定為養豬示范村!”李吉斌,對未來自己充滿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