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水與就業”,無錫情況如何?記者近日走訪了惠山區陽山鎮、錫山區羊尖鎮南村村,發現由于節水,種田節本增效效果明顯,畝均效益比2010年分別增加約30%、10%。市水利局人士21日表示,無錫市這幾年大力推進微噴灌、襯砌式防滲渠等節水灌溉設施建設,已覆蓋了約有70%的農田110余萬畝,節水灌溉設施的推廣讓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提高了就業質量,并推動土地流轉,使農業更快向高質、高效、高產方向發展。
盡管水鄉水資源足,水利設施的不到位卻會影響農作物生產。走進陽山鎮桃園,能見到樹根旁有一條條細細的黑色軟管。桃農沈建一介紹,桃樹掛果的幾個月內要上水四五次,水分不足,桃子就個頭小、口感不好。以前遇上春夏干旱天氣,通過水泵把水從河里引到溝渠再引至田里的方式不能保證讓所有桃樹及時喝足水,往往要請人拿著軟管澆,費力費時也費錢。現在有了微噴灌,一開電源水就能從樹根處的軟管出口處均勻噴出,一個人就能為20畝桃田澆水。
該鎮農技站負責人俞美珠介紹,鎮里2萬余畝桃田已有90%裝上了節水灌溉設施,由于澆水到位,水蜜品質得到保證,農民收益也增加了。去年該鎮桃園畝均效益已達1萬元。節水改造推動了桃樹規模化種植,像太湖陽山公司2000畝桃園僅澆水費用一年就可節省二三十萬元,該鎮規模化種桃面積已約達60%,農業生產效率大大增強。
水蜜桃等經濟價值高的農業行業節水效果不錯,種水稻、蔬菜等傳統品種的農民是否也能得利?錫山區羊尖鎮南村村農口條線負責人孫慶峰給出了肯定的回答。該村有1000多畝水稻田和1000多畝蔬菜田,水稻品種不同,像早稻“常優”擱田后一般在6月10日左右就要打水,晚一些的“武育粳”則要晚五六天打水。以前村里統一為水稻田打水,農戶經常為誰早誰晚鬧矛盾。蔬菜田種的品種更多,這樣的矛盾也不少。這兩年他們給水稻田安裝了襯砌式防滲渠,對每個田塊改造安裝了200多只出水閉門、窨井,蔬菜田里裝上了噴滴灌設施,不僅節約了用水,還節約了管水員人工費和水電費。他初步算了下,去年該村水稻、蔬菜畝均效益分別較2010年增加了150元、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