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這個時候,菜價都已經慢慢降下來了,但是今年反而漲得厲害,現在連大白菜都吃不起了。”上周末,記者在位于大東蓮花街附近的露天農貿市場發現,平日里最“親民”的大白菜近日漲到了每斤3元,不少市民感嘆稱,買一棵白菜得花十來元錢,幾乎要趕上一斤肉的價錢了。
現象“便宜菜”價格被追高
實際上,除了大白菜外,土豆、洋蔥、茄子、大蔥……這些市民餐桌上“最便宜”的蔬菜都比往年這時候貴不少,甚至達到歷年同期的最高點。
記者走訪農貿市場發現,白菜便宜的一斤2.5元,貴的3元一斤;土豆、洋蔥均在2元/斤以上;茄子每斤在3.5元;蕓豆、葉菜等基本與往年持平。相比之下,大蔥的價格更為明顯,部分農貿市場賣到了4元一斤,三四根大蔥就得十來元錢。
劉姓菜販表示,像白菜、土豆這些冬儲菜往年同期也沒這么貴,白菜去年最貴的時候也就賣過1.5元/斤左右。根據往年經驗,往年開春大白菜是當秋菜被甩賣的,而今年白菜也不是“白菜價”了,都快成“貴族菜”了。
買菜的市民李女士稱,價格較貴的蔬菜可以不吃,但沒想到土豆、茄子這樣的家常菜也翻倍漲,現在做一盤“地三鮮”要花以前兩倍的價錢。
調查“青黃不接”致價格走高
“菜籃子”眼下正處在“換季”之中,屬于蔬菜供應“青黃不接”的時期。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菜價整體較高,導致市民“挑便宜的買”,這也抬高了大眾菜的價格。
業內人士介紹,春節以后,蔬菜整體價格較高,之前如蕓豆等蔬菜動輒賣到了10元/斤,使得市民在選擇上有所變化,將購買目標鎖定在相對便宜的土豆、白菜、洋蔥等大眾菜上。而這些蔬菜多數屬于冬儲品種,儲存量非常有限。由于市民需求量“膨脹”,使本就“吃緊”的冬儲菜供應雪上加霜,價格自然漲了起來。
另外,眼下本地大棚菜產量上不來,像茄子、黃瓜等由于溫度低長勢慢,市場供應不上,也致使蔬菜價格走高。
影響蔬菜漲價商戶很受傷
不僅是買菜的市民,蔬菜高價對一些餐飲單位的影響也很大。
“以現在店里常用的花菜為例,我們批發采購都要2元多一斤,從3月初到現在每斤漲了近一元錢。芹菜也是一樣,價格也漲了近三成。”位于北三經街附近的一家餐館老板告訴記者,近期蔬菜價格居高不下,采購成本上漲不少。
太原街附近一家快餐店老板趙先生表示,他們的盒飯才十元錢一盒,本來就是微利,現在動輒四五塊錢一斤的架豆王、蒜薹,兩三塊錢一斤的西紅柿、茄子,讓他的小店不堪重負,經營成本比往年增加了三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