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去年大雪的影響,今年咱的香菜剛一上市價格就在每斤3元左右,眼看著還有上升的勢頭,又是一個好收成啊!”眼下,又到了香菜豐收的季節,說起這些,金鄉司馬鎮種植香菜的李大爺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該鎮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結合氣候特點,形成了在大蒜地里利用田埂壟上套種香菜的種植方式,該種種植方式不但效益高節約土地種植面積,更是因為香菜易管理。“從秋播后到來年春天,地里也沒什么活,咱老百姓也閑不住,看到田間的畦埂總是空著怪可惜的,就想著種點其他莊稼。一開始撒點香菜都是自己吃,沒成想還能換錢。后來發覺雖然只是田間地埂,但利用好了也會有不少收獲,于是就帶領鄉親們一起種。”司馬鎮香菜種植最大的村魏莊村村民韓宗鋒說。
該鎮自第一次在田間地壟上套種香菜到現在,這種助產增收的種植模式已經延續了18年。最初幾年因規模小,香菜都是村民自己在周邊的幾個集市上賣,銷量非常有限,更談不上蔬菜的知名度。后來隨著交通和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加上鎮政府和村委組織村民到外地學習、聯系客商,現在每到收購季節就有長長的收購車輛直接開到村口。如今,種植戶們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也擁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戶源,每到香菜豐收時,來自東北、北京等全國各地的客商已經云居在該鎮香菜市場上。如今香菜逐漸成為司馬鎮向外溝通、交流、招商引資的“綠色名片”,并將引導司馬鎮農民實現抱團發展,增產增效的農業發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