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的蔗林隨風搖曳,蔗農們在甘蔗田里忙碌著,一堆堆砍好的甘蔗立在泥路邊,一車車滿載甘蔗的運輸車行駛而過……春日里,在靈山縣陸屋鎮的田邊地頭,到處歡聲笑語,彌漫著甘蔗豐收的喜悅。
甘蔗豐收甜了蔗農“我家去年種植近10畝甘蔗,種植面積在我們申安村算是較少的,我們村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植甘蔗,有些家庭種植面積上百畝,甘蔗是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在申安村委,文書曾自來向記者介紹。陸屋鎮申安村是陸屋鎮主要的甘蔗種植村,村民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面積種植甘蔗,全村種植甘蔗3150畝,產量達2萬噸。
在申安村路邊的一片甘蔗地里,30多人在地里忙活著,有的在埋頭砍甘蔗,有的給甘蔗捆綁,有的將甘蔗搬運上車。施顯國是申安村的甘蔗種植大戶,從2000年開始種植甘蔗,至今已連續種植了15年。“從1月中旬糖廠開榨到現在我已經砍了400多畝,還有200多畝,現趁著天晴趕工,請了30多人幫忙。”施顯國對記者說。雖然去年春季比較干旱,由于及時抽水灌溉,加上護理得當,他家的甘蔗又高又長。據他估算700畝甘蔗產量可達3000噸,按照每噸500元計算,產值可達150萬元。多年的甘蔗種植,使施顯國一家越過越紅火,蓋起了3層高的樓房。
甘蔗是陸屋鎮的農業支柱產業,在陸屋鎮像施顯國一樣租地種甘蔗走上致富的農戶還有很多。去年,該鎮甘蔗種植面積達68848畝,預計榨季進廠原料蔗41.3萬噸以上,產值20654.4萬元。
“雙高”基地提升產業“這片是雙高蔗糖基地產區,2015年6月開始種植,從耕地到種植到施肥全部使用機器作業。”在陸屋鎮那檀村,陳均前指著前面一片濃密的甘蔗林笑呵呵地說,這片甘蔗雖然種植時間較晚,依然長得桿長棵大,產量每畝可達10噸,畝產比過去增長2至3噸。
在“雙高”示范基地建設中,陸屋鎮專門成立了示范基地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組織農業站、農機站、水利站、財政所、交通站、國土資源管理所、甘蔗生產辦等站所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土地流轉、土地整治、機耕道路建設、水利化建設、全程機械化、良種良法推廣等工作,指導蔗農做好甘蔗的田間管理。2015年該鎮完成“雙高”基地建設1300畝;現已建成“雙高”糖料蔗基地4個片區,總面積1422畝。目前,已投產的片區1個共322畝,已完成土地流轉的片區3個共1100畝。“我鎮將繼續強化工作措施,加強雙高基地的建設工作,全力推進‘雙高’糖料蔗基地4個片區甘蔗種植生產,進一步提升我鎮蔗糖的產量和競爭力。”該鎮黨委書記陳世芝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