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海南省工商局對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49個檔口33個一級批發商存在哄抬物價、短斤缺兩、商業賄賂、未建立購銷臺賬等違法行為,分別予以行政處罰,罰沒款共計828.29萬元。據悉,去年12315投訴熱線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955.87萬元。
33個一級批發商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會上,省工商局通報了對南北蔬菜批發市場一級批發商的行政處罰。因南北蔬菜批發市場49個檔口33個一級批發商存在哄抬物價、短斤缺兩、商業賄賂、未建立購銷臺賬等違法行為,分別予以行政處罰,罰沒款共計828.29萬元,并將依法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下一步,海南工商系統將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強化蔬菜市場監管聯合執法,全面加強蔬菜市場價格監測,加大打擊欺行霸市,價格聯盟,惡意漲價,逃避監管等違法行為的力度,維護好蔬菜批發市場的經營秩序,營造公平公正、安全放心的市場環境。
33個一級批發商存在“四宗罪”
一是長期操控菜價,任由各批發零售環節哄抬菜價,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破壞了海南春節期間的蔬菜市場經營秩序。調查發現,2016年1月以來,部分批發商在經營蔬菜批發過程中,與2015年全年度平均利潤率相比,在經營成本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純利潤率明顯增長,有的單日漲幅超過了27倍。違反了《海南經濟特區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的規定,構成哄抬物價的違法行為。
二是嚴重違背了誠信經營的原則,長期將包裝皮和蔬菜一起過稱、一起計價。銷售葉菜、荷蘭豆、西蘭花、四季豆等菜品的檔口,使用紙箱或泡沫箱進行包裝,每個包裝箱中放置2個塑料冰瓶用于保鮮。調查發現,2個冰瓶的重量合計為6—10斤不等。銷售時,整個市場統一扣除2斤毛重,多出的4—8斤冰瓶重量與蔬菜一起銷售給二級批發商,增加了蔬菜成本,在此后的銷售鏈條中,各級經營者為了保證自身利潤,勢必將這種額外成本層層轉嫁,最后由消費者承擔,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其行為違反了《海南經濟特區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三)項的規定,構成了“短尺少秤”的違法行為。
三是放任使用商業賄賂手段固定自身的經營利益,構成了商業賄賂行為。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部分檔口在經營過程中,接受市場開辦者給予的返利。返利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攤位費返利,返利標準為每個檔口1000元-2000元/月,返利對象是市場開辦者的股東或其親屬經營的18個檔口;另一種是噸位返利,返利標準是根據檔口每月車輛運載蔬菜進入市場的噸位數計算,每噸返還5-7元,返利對象是經營規模較大、經營時間較長、業務量大的20個檔口。這兩種返利行為均未簽訂任何協議,并且是現金給付,開辦者未如實入賬,接受返利的經營者也沒有記賬。其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和《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第五條第一款的規定。
四是嚴重違反相關財經紀律,長期無臺賬經營,內部經營管理十分混亂。其行為違反了《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第五條第一款和《海南省農產品(000061,股吧)質量安全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項的規定,導致未依法建立臺賬,管理無序的混亂現象。
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955萬元
隨后,省工商局12315調處中心肖主任通報了2015年消費領域的投訴熱點。肖主任表示,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以及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依托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業務系統共受理消費來電96222件,其中:咨詢80229件、投訴14438件、舉報1555件。辦結93624件,辦結率達97.2%,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955.87萬元,有效地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據肖主任介紹,商品類投訴量較大的分別是:通訊產品、交通工具、服裝鞋帽、家居用品、家用電器、房屋類等,共占投訴總量的43.64%。
服務類投訴數量較大的分別是:互聯網、餐飲和住宿、電信、制作保養和修理、交通運輸、旅游服務類等,共占投訴總量的27.39%。
肖主任表示,2015年,省工商部門利用“互聯網+”,在全省人流量較大的商場、超市、碼頭設置93個遠程視頻投訴終端和51個景區、景點和市場監控點,使消費者投訴和咨詢更方便更快捷,消費者咨詢與2014年相比上升了10.21%,占受理總量的83.38%。備受關注的熱點依次是,餐飲和住宿服務、通訊產品、交通工具、食品、交通運輸服務(快遞服務)、服裝鞋帽等。
此外,微信、電視、網絡購物服務等新型消費問題,也逐漸成為消費者咨詢和投訴的熱點。
去年工商部門對服裝等21種商品進行抽檢
據省工商部門相關負責人,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部署,2015年,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組織海口、三亞、儋州、瓊海、萬寧、文昌、澄邁、陵水、臨高等9個市縣工商局,開展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工作。對床上用品、家用電器、服裝鞋帽、婦嬰用品、兒童玩具、汽車配件、車用汽柴油、眼鏡、手機、農資、建材、珠寶等21種商品進行抽檢,共抽檢商品896批(次),其中,全部項目合格的有639批(次),不合格商品有257批(次),不合格檢出率28.7%。
不合格商品主要涉及家用紡織品、絮用纖維制品、涼席、蚊帳、棕纖維彈性床墊、定配眼鏡、家用燃氣灶、小家電、鞋帽、節能燈、珠寶等,不合格商品的詳細情況已在省工商局門戶網站公布。
對于抽檢中發現的銷售不合格商品違法行為,工商部門將依法查處,并將處理結果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
省工商局表示,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工作,努力提升我省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