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東坡棗”期待走出大山

   日期:2014-09-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9    評論:0    
  僅有8戶低保戶的東坡村是個不折不扣的空殼村,50多萬元的欠賬讓這個村實在沒有精力再做別的發展項目了。路不通暢,發展項目單一,年輕人外流,發展農業不掙錢,這些都在困擾著這個發展中的山村。而未來,除了政府的扶持,山村的內生活力如何激發,仍是個正在求解的難題。
 
  9月17日上午,天上下著蒙蒙小雨,歷城區柳埠鎮東坡村南山上,69歲的王家殿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摘棗子。南部山區連下了三天的雨,再不摘的話,棗就會開裂,賣不出什么好價錢了。今年棗子豐收,兒子專門從城里請了假回來幫忙,臨近中午,相邀回家的對喊聲在山谷里久久回蕩。
 
  連下了三天的小雨,山上云霧繚繞,濕氣迷蒙,王家殿戲稱自己是“山里人家”,“我在山上種了4000多棵棗樹,我們老兩口一年到頭地在山上侍弄這點棗樹,在山上住了十幾年了。”
 
  東坡村黨支部書記李延慶說王家殿是村里的功臣,“看他致富了,現在村里有200多戶人家都在發展棗樹。”王家殿從1994年開始種棗,當時是從泰安引進的佛指棗這一品種,移到東坡村種植后,甘甜爽脆,很受歡迎。之后王家殿承包了村南的山,開始大面積種植,至今已種植棗樹4000棵左右。
 
  “我的棗品種好,照顧得到位,今年又豐收,收三四萬斤沒問題,一斤能賣到四五塊錢呢。”王家殿欣喜中也有隱憂,“這連著下了三天雨,就得趕緊摘,要不然就容易開裂。”
 
  王家殿種棗樹近20年,帶動一幫父老鄉親,現在東坡村三分之一的人都在種棗樹,總面積有500畝左右,每年可收獲二三十萬斤棗,給村民帶來一百萬元左右的收入。看似不少,但是除去幾個大戶,再分到200戶家庭,收入其實不是很多。李延慶說,村里也算有了特色,現在村里打算給棗打品牌,做包裝,然后發展采摘旅游,將東坡村的棗樹產業發展壯大。
 
  但問題也接踵而來,要發展采摘游,路一定要好走。但是現在上山的路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只容一人走過,路不通,人上山就難。李延慶說,東坡村有南山和北山,都在種植棗樹,如果兩座山上都修路的話得修一千多米,20萬元左右的花銷對于還有欠賬的村子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
 
  王家殿說,“棗樹好侍弄,一般家庭就只留老人在家里看著,但是在年輕人看來,一年就算有幾萬元的收入還不如出去打工。但老人種棗就總趕不上市場,一直依靠上門收購不可能玩出啥花樣來。”
 
  記者從歷城區林業局了解到,南部山區有著豐富的野生酸棗,面積達5萬余畝。過去沒有充分開發利用,充當了綠化樹,沒有經濟效益。近年來通過良種棗的選育和推廣,先后選育推廣了脆酸棗、佛指棗、中秋紅三個品種。從8月中旬到9月底,都有棗上市。三個棗品種豐產性強,嫁接后第2年畝產就可達100余公斤,進入盛果期后,平均畝產將達到1000公斤以上,今年以來,已嫁接30余萬芽,目前歷城全區良種棗面積已達8700余畝,年產657萬公斤。建立了3個良種棗的示范園,面積1500畝。其中仲宮門牙500畝中秋紅棗示范園和柳埠東坡200畝佛指棗示范園先后被評為市級林果示范園。
 
  在李延慶看來,被評為示范之后,接下來怎么走至關重要。現在,柳埠鎮政府也在幫著東坡村的棗打廣告作推廣。但如何將棗的產業鏈做長,將棗資源優勢做大,仍有待破解。



信息來源:大眾日報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