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一種植轉型為多品種種植,從經驗種植轉變為科學種植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村支書不走尋常路
今年54歲的南寧市西鄉塘區壇洛鎮群南村黨總支書記梁潔言,最近他最操心的一件事,就是柑橘種植。再過幾個月,村里種植的新品種茂谷柑就要采摘上市了,他經常到柑橘種植基地看看,叮囑村民一些注意事項,把好最后一道“關卡”。2013年起,他帶領村民大膽轉型,不再單一種植香蕉,因地制宜種植南寧少見的茂谷柑,少用甚至不使用農藥,打造一個“看到他種的果,就會想到是綠色果”的柑橘種植基地,為的就是讓大家能吃到“安全果”。
兩次創新
從單種甘蔗
到種香蕉、種柑橘
記者見到梁潔言的時候,他正在壇洛鎮群南村定力坡總部基地查看碩果累累的茂谷柑橘樹。
“從零做起,確實不容易。特別是要改變村民原來的種植結構,就像‘鬧革命’一樣。”梁潔言說,2007年,他以一名退伍軍人的身份返鄉創業,從自家的50畝自留地開始種植,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助手,他帶著妻子和孩子開拖拉機翻農田,硬是把荒山開墾成綠油油的香蕉地。隨著種植規模的逐漸擴大,他成立了以種植香蕉為主業的廣西桂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做農業不能一成不變,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梁潔言告訴記者,第一次轉型就是將部分甘蔗地轉種香蕉,這一次嘗試讓村民嘗到了甜頭,也讓他對未來多了幾分思考。2012年,香蕉地里暴發了大規模的黃葉病,單一種植香蕉將面臨失收,要突破瓶頸,就必須轉型。很快,梁潔言開始將目光從香蕉轉移到柑橘上,開始了第二次大膽的嘗試,在承包基地開始了茂谷柑的種植,帶動周邊的村民也紛紛進入種植柑橘的行列中來。
不斷培訓
帶領村民
科學發展種植業
如今,梁潔言公司的種植規模擴大到近萬畝,致富后的他通過“公司+企業+農戶”等多種創新模式,率領他的團隊引進、推廣7個種植新品種,與周邊蕉農技術合作6000多畝。“西鄉塘科技局經常給我們培訓,我還自費到福建、廣東等地學習。”梁潔言說,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解決問題。他不僅自己“充電”,還把所學教授給村民,每個季度,他都會舉辦培訓班,在種植方面給予村民建議,還會邀請知名的農業專家來講課。“我們至今開辦的美麗田園種植創新班、生產技術培訓班70多場,還現場贈送科技資料,讓很多村民受益”。
此外,梁潔言還注重技術創新。從種苗培育到產品外銷、運送都嚴格根據生產標準管理。“不靠技術發展種植業肯定不行。”他介紹說,他們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雙行種植模式、三避套袋和無傷采運一體化等新技術,其中滴管裝備就引進了以色列、土耳其國家的先進設備,打破種植業中傳統的澆灌和種植采收模式,帶動壇洛鎮香蕉產業走向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其中的水肥一體化滴灌特別節省勞動力,一個人可以在1-2天內完成幾百畝的灌溉和施肥,可以節省肥料36%以上,畝產增產20%以上。
綠色第一
“安全果”
讓村民脫貧致富
在梁潔言看來,種水果不僅要追求產量最大化,價格合理化,更重要的就是“綠色”。他邊說邊比劃道:“現在很多作物長蟲、生病了,種植的人不去找原因對癥下藥,直接就噴農藥,盡管很快把蟲殺了,但是果實卻變不健康、不合格了。”他解釋說,這也是他不斷學習的原因。不管種什么,一定要從安全做起。“別人買你的產品,吃的就是放心,如果大家圖省事,將來就會沒人敢吃你的東西了”。
不僅慎用農藥,他還要給產品“分等級”,也就是要大家按照安全食品的標準來做,打造“綠色安全牌”。在種植基地一處辦公樓的二樓辦公室,里面陳列著他獲得的很多科技證書和綠色證書。“我要保證我種的產品是綠色環保的。”他指著證書說,他這些年打造的“甜彎彎”品牌,做的就是綠色食品,有香蕉、砂糖橘、茂谷柑等產品,一上市就獲得消費者的喜愛。
群南村定力坡村民盧尊嫦看著個個如拳頭般大小的柑橘說,種這些綠色安全果讓她脫貧致富了,“以前我們種水果靠的是經驗,現在靠的是科學和技術,最重要的就是綠色無農藥,你瞧,這些才是我們的‘寶貝’。”她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