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西服,打著領帶,中分的頭發抹了發膠,趙占海略顯瘦削的臉龐透出幾分精氣神。很難想象,半年前,他還是一幅頭發蓬亂、胡子拉碴,天天逛茶園,啥時候見著啥時候醉的頹廢相。
“當老板了,要注意形象嘛。”每逢有人問起他的變化,趙占海總是靦腆地說。
今年45歲的趙占海家住臨夏市臨夏村南龍鎮南川村,其實,趙占海夫妻之間相對和睦,一雙兒女相繼考上了大學,也算是臉上有光的人,怎么會給人留下一副頹廢的印象呢?
這要從趙占海的家庭角色說起——岳父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女兒,趙占海是上門女婿,和岳父、岳母住在一起。
在一些觀念相對落后的農村,上門女婿往往會引來別人異樣的目光。要挺起腰桿,獲得認可,上門女婿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對趙占海來說,也不例外。
自從10多年前招贅到南川村,趙占海與岳父之間的關系一天比一天緊張。
在岳父看來,趙占海在外面跟著裝潢隊干活,有活干就干,沒活干就在家閑著,缺少一股子闖勁。看不慣女婿不求上進的樣子,脾氣暴躁的岳父見著女婿就訓,一點情面也不留。
掙不來錢,又得不到岳父的認可,趙占海在村里年輕人中自然也沒有“地位”。
在家得不到尊重,在外沒有面子,時間長了,趙占海索性破罐子破摔,開始逃避生活,出門就喝酒,回家就睡覺,任何時候都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
看著“扶不上墻”的女婿,岳父徹底失去了信心。慢慢地,兩人見面幾乎連一句話都不說。
年輕的、力氣大的,沒有動力;年長的、力氣小的,缺少勞力——一個原本并不差的家庭就這樣走向了貧窮。
臨夏市開展“以德扶貧”工作后,趙占海被確定為南龍鎮的“以德扶貧”重點幫扶對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做趙占海的思想工作并不容易。
南龍鎮政法辦專職副主任王志強是幫扶趙占海的“以德扶貧”工作組成員,盡管他已做好“這家人的矛盾不好化解”的心理準備,但第一次約趙占海,就被對方一句“不見”頂了回去。
怎么辦?工作組幾個人商量了一下,輪著來,不信鐵杵磨不成針。
趙占海拗不過,同意坐下來談了。但等到見了面,他卻有一句沒一句的,根本談不下去。
“這么下去肯定不成。”趙占海走后,臨夏市南山造林站干部張琦提議,要從趙占海心里最薄弱的地方下手。
張琦是“精準扶貧”工作中包抓趙占海家的干部,對這家人的情況比較熟悉。他覺得,趙占海這么多年沒離開岳父家,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十分在意兩個孩子。
“從為了娃娃的角度入手。”按照張琦的提議,干部們再次和趙占海見了面。
工作組一提兩個孩子,就戳中了趙占海的心。
“近處說,兩個娃都考上了大學,需要用錢;遠處說,娃娃們以后也要成家,當爸的也要給他們做個榜樣,不是么?”
“你現在這個樣子,娃娃們會咋想,以后找個對象咋給人家說自己的爸。”
……
“我心里苦啊……”趙占海低下頭,兩只手捂著眼睛,打開了話匣子。
那一刻,趙占海胸腔里積累了多年、又難以向別人訴說的委屈像開了閘的水,一下子全部倒了出來。
“我們下來會跟你岳父談,但你的問題也確實不少,你必須要勤快起來,活出個男人樣。”
經過多次溝通交流,趙占海終于振作了起來。他決定申請雙聯貸款,開個茶園。這些年,他有事沒事就逛茶園,無形中積累了不少開茶園的經驗。
2015年10月,在一陣震耳的鞭炮聲中,趙占海的茶園在臨夏市城郊開張了。幾個月下來,趙占海早起晚回,把茶園打理得井井有條,生意一天天好起來了。而在工作組的協調下,趙占海和岳父的關系也有所松動,開始“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