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的沙子、新疆的葵花、福建的海棗……在返鄉創客劉欽的精心謀劃下,這些對于內江來說的稀罕物,正從天南海北匯聚到東興區新店鄉的三個村。在可期的兩三年內,這些昔日貧窮落后的山村,將被一個占地面積3000多畝的農業旅游觀光園連成一片,涵蓋數百種花卉苗木和幾十個游客體驗項目。
去年,東興區大力實施返鄉創業“回家工程”,吸引了一批像劉欽這樣的優秀創客回鄉發展。不僅推動了就業,也為激活農村產業經濟、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找到了突破口。目前,東興區正在實施八大“回家工程”吸引外出人士回鄉發展,已建成3個返鄉創業園區,為創客提供優質服務。
1 創客投資5億搞旅游
在外闖蕩了不少年頭的劉欽,曾在建筑行業深耕多年,有著豐富的景區開發經驗。去年10月,在東興區大力實施“回家工程”的返鄉創業大潮中,身為東興區雙橋鎮人的劉欽回到家鄉,在新店鄉的雙流村、金鼓村、豆芽村共流轉土地3000多畝,開發建設集農業生產、觀賞體驗、休閑養生、娛樂健身、住宿美食等五位一體的農業旅游觀光園,總投資達5億元。
觀光園主打景點為瀑布和千畝荷花園,因此劉欽將園區命名為“天荷瀑布”。據他介紹,天荷瀑布項目一期主要景觀有瀑布、400多個品種的疏菜長廊博物館及千畝花海,還有漂流、沖浪、兒童戲水、沙灘沙雕、滑草、攀巖、捉魚比賽、劃竹排、傳統農具展示和游客農耕活動實踐等游客體驗項目,預計將于今年6月1日對外開放。二期主要有野生動物園、跑馬場、蹦極、露營、別墅群住宿等內容。整個項目預計2017年底完工。
3月2日,記者來到天荷瀑布項目現場,看到了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大片的土地被開墾出來,山坡上、農田里、河道邊,處處可見忙碌的工人,一株株育好的花卉苗木被移植到平整好的土地上,一道道崎嶇不平的山路即將變身整潔美觀的觀光道。在一處山崖邊,項目的主要景觀之一瀑布的臺柱已經搭好骨架,與四周已初顯雛形的千畝花海遙相呼應。
驅車逛完整個“景區”,劉欽對當前的施工進度感到非常自豪,“去年10月15日開工時,這里還是大片大片的荒地呢!”
劉欽說,初開工時,他向眾人表態要在今年6月1日實現一期景觀對外開放,許多人當即搖頭表示不可能。但是很快,劉欽就用自己的行動“征服”了質疑者。為了趕在6月1日前完成一期景觀工程,劉欽除了春節在家待了近半個月,其余時間都在工地上,從早到晚,一天超過十個小時。就這樣,短短幾個月時間,原來的荒地就一步步按照劉欽的構想,加速向規劃圖靠近。
2 帶動致富
貧困山村迎來產業脫貧轉機
在天荷瀑布項目的工地上,幾乎找不到外來工人。來自附近鄉村的村民們身著各色衣衫,把腰彎成一張弓,在紅土地上賣力地揮動鋤頭,就像是在自家的土地上勞作。
事實上,這些土地在過去不久,還都是村里的土地。但是在流轉給劉欽之前,這些土地并未給村民們帶來富庶的生活。
天荷瀑布項目所在雙流、金鼓、豆芽村,是東興區新店鄉較貧困的3個村,距離城區約30公里,因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村民觀念落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等原因,現代農業產業始終發展不起來,村民們靠天吃飯,生活十分困難。約6成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村莊“空心”嚴重,成片土地面臨著撂荒風險。特別是雙流村,被列入省重點貧困村之列,目前有建卡貧困戶45戶。
近年來,內遂高速公路建成并通車,在新店鄉境內修建了出口,不僅改變了這3個村原有的交通劣勢,也為這里的村民帶來了改變命運的轉機。
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東興區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結合在一起,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帶動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在相關人士引薦下,劉欽看中了這里的自然條件和交通優勢,果斷將自己的旅游園選址于此。
如今,村民們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劉欽所在的四川金鼓湖農業有限公司,除了收獲土地租金,利用土地占股分紅,還能通過在園區打工,掙些勞務費。
按照400元-500元/畝不等的價格,家住金鼓村的馮正碧將自己家的大部分田地都流轉了出去。她本人也在工地上尋到一份零工,一天收入數十元,一個月少說也得掙個千兒八百。
“有活兒干,總比窩在家打麻將好。雖然掙得不多,但是看家務工兩不誤,這多好啊!”新店鄉一位負責人表示,天荷瀑布項目是新店鄉打造的萬畝荷香現代農業生態園的核心區,是東興區重點建設的三大現代農業園區之一。該項目為激活村里的產業經濟、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找到了突破口,它既是返鄉創業項目,更是產業扶貧的典型項目。
據悉,項目建成后將惠及3個鄉村約5000人,將為當地村民創造至少200個就業崗位。與此同時,看好園區的前景,不少村民已經開始籌劃在園區周邊開設農家樂,目前鄉里已收集到27戶村民的申請,待統一規劃、統一培訓后,再根據園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統一部署。未來,公司還將通過年利潤回饋當地老百姓,并對本村建檔貧困戶實行“一幫一”幫扶。
3 筑巢引鳳
東興區掛牌建設三個返鄉創業園
去年,東興區大力實施返鄉創業“回家工程”,吸引了一批像劉欽這樣的優秀創客回鄉發展。據新店鄉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鄉近期將會陸續迎來20多名返鄉創客。
記者了解到,東興區已于去年推出了產業轉型、創新發展、農村改革、“互聯網+”、民生改善、基礎設施、資源對接、資本合作等八大“回家工程”投資板塊,供返鄉投資者選擇,為此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涵蓋登記優惠、稅費減免、貼息貸款、場地支持等方面,為返鄉創客創造良好機遇。
與此同時,東興區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積極謀劃,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通過多次現場調研,決定利用自身地域和產業優勢,依托現有園區和閑置土地等資源,逐步建立3個返鄉創業園區,即“田家返鄉創業農業園區”、“高橋返鄉創業科技苗圃”和“椑南返鄉創業再生資源園區”。今年1月18日,3個返鄉創業園均已正式掛牌。
據悉,3個園區均分別成立了管委會,建立和完善了各項工作管理制度,將返鄉創業政策措施和工作聯系人上墻公示,方便返鄉創業人員及時了解和享受政策,還為創業人員提供了政策咨詢、場地租金補貼、水電費減免等幫扶,降低創業前期成本。
截至目前,3個創業園區已接受政策咨詢達10000人次、開展創業指導1200人次;落戶企業78個,實現年產值17092萬元。吸納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88戶,創業帶動就業11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