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阿藝—美華水產養殖公司董事長、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副會長,陽澄湖大閘蟹界的“元老”。
你見過狄阿藝這樣做生意的人嗎?—“我的螃蟹,你可以先拿去吃,吃了覺得好的,你再來付錢;吃了覺得不好,你就不用付錢,大閘蟹就算我送你,我們交個朋友!”
狄阿藝是如此慷慨而自信,甚至曾有讓人把價值14萬元的大閘蟹拿走“先吃后付錢”的故事。不過,所有從狄阿藝這里先領走了狄美華牌大閘蟹的顧客,無一例外地都把買蟹錢給補上了。在杭州開直營店10多年以來,在質量上,狄美華大閘蟹實現了零投訴的奇跡。
近日,筆者見到這位人品與口碑在圈內人人都會翹大拇指的養蟹奇人。
品質保障:純天然環境下,精工喂養長大的大閘蟹
狄阿藝是陽澄湖畔美麗的太平鎮漁業村人,1978年開始創業。1980年,為了帶動全村一起創業,狄阿藝一人出資修建了當時太平鎮唯一的一條水泥路—旺巷路,造福村民。1986年,致富能人狄阿藝被任命擔任太平鎮漁業村村長。自此,狄阿藝村長書記一肩挑,風風雨雨一干就是20年。渾身都是干勁的他,在當地率先發動全村漁民養殖陽澄湖大閘蟹,帶領廣大漁民走出一條發家致富之路,沒出幾年,家家戶戶蓋起了高樓,買上了小轎車。中央電視臺專題片報道其為“中華養蟹第一人”。
現在,太平漁業村的全村村民,在陽澄湖水域有養殖面積為9000多畝,其中,狄阿藝個人擁有2000畝。在杭州、上海等城市,美華水產共開設了自產自銷直營專賣店26家。
那為什么所有先品為快的消費者,都心甘情愿地為狄美華大閘蟹付錢?
這是因為,美華的大閘蟹美味無比,在鮮嫩中,帶有一絲甜意,一入口便會上癮,欲罷不能。
“我們的大閘蟹是在純天然生態環境下,進行無公害養殖的,有力保證了螃蟹的品質。”狄阿藝的話語里充滿了自信。
據他介紹,經過科學論證,他把養殖面積細化為了小區域,用格網、堤壩進行分隔,以利于水環境穩定。蟹池內做成溝狀,或中央做一土堆,形成淺灘,溝的面積占池面積的15%~25%。水源可靠,無污染,水質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在整個大閘蟹行業協會養殖基地企業中,處于高水準。
除了環境好,蟹種也很關鍵。“我們選用的是長江水系天然蟹苗培育的無公害大閘蟹種,這種蟹,體色青灰,有光澤,活力強,生長快,而且很少出現性早熟。”狄阿藝說,放養時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個體,放養到相對應的蟹池中。
“我對員工管理很嚴格的,一定要用昂貴的螺螄和小魚小蝦當餌料,以保證大閘蟹肉質鮮美;而且只要是缺腳的螃蟹,絕對不允許拿出來賣。”正因為出眾的品質,狄美華大閘蟹數度成為釣魚臺國賓館的特供美食,出現在國宴的餐桌上。
人品出眾:遞一張名片就發貨,敢讓你先吃蟹再付錢
與狄阿藝打過交道的人,沒有不感嘆他的慷慨大方的,經常是別人遞給他一張名片,他就先發貨。其實,這與10余年前幾乎毀了他的一場天災有關。
2000年前后,狄阿藝曾經孤擲一注,投入全部家當,在江蘇駱馬湖包下了三四千畝水域,用以養殖大閘蟹。然而,接下來的兩年,他的養殖基地竟然接連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災和大水災。“水干的時候,湖底都可以開拖拉機;發大水時,連我自己都找不到格網在哪里。”800多名員工拼命搶救,依然無濟于事,大閘蟹幾乎都死光了,整整虧了840萬元。
不過,堅韌的狄阿藝,很快就在傾家蕩產的災難中振作起來。2001年,他樹起“狄美華”牌陽澄湖大閘蟹的牌子;2002年,他靠賒賬,在杭州開出了第一家專營店;2004年,榮獲行業協會年度“最佳企業獎”之一;2006年,獲得行業協會AAA級企業信用等級;2010年,專賣店開到了上海。
“2004年,華東藥業來向我購買大閘蟹,我收到了人生第一張支票,不過是空白支票,我不知道里面有沒有錢。”狄阿藝回憶說,當時華東藥業的人問他,“你的大閘蟹,能不能保證質量?”他干脆地答道:“你先拿去吃,吃了覺得好,你就付錢,不好,就當我送你,大家交個朋友。”
“第一次拿了3萬多元的貨,第二次2萬多元,都沒填支票,前后一共4次,拿了14萬元的螃蟹。為此,我一晚上沒睡著覺,當時我還欠著債啊!”狄阿藝說,第四次取蟹后沒幾天,對方就一次付清蟹款了。
這樣的“傻事”,狄阿藝可沒少做。“如果有人想騙我,那就只有一次。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我以誠待人,人就以誠待我。”狄阿藝裂開嘴笑了,臉上一條條飽含滄桑的皺紋,變得更深了。
信息來源: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