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給兩個兒子一人蓋了四間房,今年還買了一臺55寸的大液晶電視呢!”聊起這幾年家里的變化,這位憨厚實在的農民王欽洪臉上抑制不住喜悅與自豪之情。而為他帶來這一切改變的,竟然是那小小的西紅柿。
為生計尋商機
十年前,萊陽市穴坊鎮嶺南頭村村民王欽洪在當地的私人工廠上班,每個月有1000元的收入。然而兩個兒子讀書的開銷,還是讓家里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為了改善生計,王欽洪毅然決定辭職另尋出路。
當時村里有開始從事設施栽培的村民,王欽洪對這種農業形式很感興趣,在認真考察了同村的大棚,和經過市場考察后,王欽洪認為西紅柿的市場前景廣闊,栽種技術難度低。說干就干,王欽洪走上了種植設施西紅柿的道路。
致富路學習路
從事設施栽培,王欽洪就認準一點,西紅柿要賣得好,必須要有與別人有不同的地方。“質量上必須要更好才行。”王欽洪從一開始種植西紅柿的時候,就只給西紅柿施農家肥,注重減少西紅柿的農藥污染,力求提高西紅柿質量。
然而由于經驗缺乏,第一年賣西紅柿的收入連7萬多元的成本都未收回。失敗的現實讓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欽洪學會了上網查資料,并且不斷與同村種植大棚的村民交流經驗,請教經驗豐富的長輩。
“鎮上還統一從壽光蔬菜基地請來了專家,進大棚實地教我們如何種植。”王欽洪全力培育自己的設施西紅柿,一茬又一茬的西紅柿,承載著這個家庭奔向富裕之路沉甸甸的夢想。
致富夢終實現
蒼天不負有心人,王欽洪的設施西紅柿慢慢走上了正軌,加上政府的支持,西紅柿的銷售也不用發愁了。王欽洪向記者介紹,自己的有機西紅柿市場十分廣闊。他種的有機西紅柿不打農藥,全使用有機肥,柿子吃起來酸甜可口,與一些打了化肥激素的西紅柿相比口感有天壤之別,孰好孰差消費者一吃便知?,F在西紅柿成熟后,內蒙古、上海、無錫、青島那邊的大客戶直接到村里來收購西紅柿,或者由王欽洪發貨給外地客戶,“以后通過農村淘寶,電子商務銷量可能會更多。”王欽洪樂呵呵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