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鄉在2月下旬就下發科技資料,引導農民搶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晴好無風天氣化學除草,取得了很好的農藥減量效果。沭陽縣植保站下發的技術是——對以豬殃殃、婆婆納、薺菜、澤漆等雙子葉雜草為主的田塊,每畝用75%苯磺隆2.5克+40%唑草酮3克,或10%苯磺隆20克+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毫升,兌水30至40公斤均勻噴霧;對以看麥娘、野燕麥等單子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每畝用24%炔草酯乳油34毫升+50%異丙隆可濕性粉125克,或6.9%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150毫升,兌水30至40公斤均勻噴霧。按照配方,搶在3月上旬前完成化除,比往年減少用藥1次,不僅比往年平均每畝節本10元左右,同時防除效果好。如店東村7組農民張新梅,在3月上旬按上述配方,完成看麥娘、薺菜等麥田雜草噴藥防治,僅用一次藥,就實現麥田無雜草,比錯過時間在4月上旬噴藥防治少用藥2次,不僅每畝節本10元,而且奪得豐收,畝產增一成。
實踐證明,要想實現農藥減量防除雜草,必須抓早普及化學除草技術。建議各地采取發簡報、有線廣播、向農藥經銷門市發放資料要求其捆綁輔導技術等方法,將治早治小、減量使用農藥的化除技術普及到家喻戶曉,就能實現化除農藥減量,節本增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