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的變冷,蔬菜供應即將步入冬天淡季期,昨天,西安市農委召開全市設施蔬菜推進現場會,提前部署淡季市民吃菜難問題。按照規劃,到2015年,西安將在全市不同區域設置并穩定14個批發市場,滿足市民在不同季節對“菜籃子”的消費需求。
淡旺季明顯造成“賣難”“買貴”
外面刮風下雨泥濘難行,溫室大棚中卻是一片春意盎然。昨天,記者在灃東新城的設施蔬菜示范園中看到,在大棚里面栽植的各種蔬菜不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而茂盛地成長著。截至2013年底,西安設施蔬菜農業建成萬畝蔬菜生產基地5個,建成育苗點139個,千畝蔬菜示范園45個。
“但目前,蔬菜規模化和設施化水平仍然不高。”西安市農委副主任張貴生告訴記者,2013年,西安市蔬菜產量已達到290萬噸,按平均量來看,自給有余,但冬春淡季生產的日光溫室只有6萬余畝,冬春季節每季蔬菜供應不足5萬噸,而五六月旺季產量則高達40多萬噸,淡季月產量僅是旺季的八分之一。
淡旺季生產供應明顯造成價格波動劇烈,再加上產銷對接等流通形式已跟不上“菜籃子”建設的快節奏,流通過程中油價高、運輸距離遠、運費高,從產地到市場各個環節繁雜的程序以及價格層層加碼,也導致了菜農“賣難”和市民“買貴”矛盾交織。
建立蔬菜應急儲備確保5天消費量
為有效緩解“賣難”“買貴”現象,并提高抗災減災防災能力,西安市明確今后蔬菜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將加大對設施農業的投入力度,建設新型都市農業,調解蔬菜季節產量。到2015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將達到100萬畝,其中設施面積占42萬畝,總產量突破300萬噸,地產新鮮時令蔬菜市場比重提高到35%。通過合理規劃,全市在不同區域建設并穩定一、二級批發市場14個。
對主要批發市場和重點連鎖超市實行“入市驗證、無證抽檢、信息公示、安全承諾和不合格產品退市”五項制度。蔬菜產品抽檢合格率98%以上。同時,根據消費需求和季節變化進行蔬菜應急儲備,確保耐貯存蔬菜品種5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保障特殊情況下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會穩定。
來源: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