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合作社只一茬綠皮梨瓜就賣了110萬多元,菠菜也趕上了臘正月的好價格,畝均收入5200元。”對抱團示范、帶動當地農民發展設施瓜菜信心滿滿的朱航衛,談及今年的新打算,成竹在胸。
朱航衛2014年被寧縣作為精準特色富民產業的“引智借腦”人才引駐寨子河村以來,以帥羽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通過流轉村民土地搭建鍍鋅鋼架大棚100座,五聯體鋼架大棚2座,組織帶領該村62戶貧困村民示范、推廣設施蓋菜種植,加快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步伐。朱航衛告訴筆者,設施瓜菜與大田瓜菜比,實現了“旱澇保收”。提前種植,提前上市,在早春晚秋季節能夠保證市場蔬菜種類多樣,還有效防止了“天氣作亂”等因素造成的損失。五聯體鋼架大棚具有透光、適度遮光等作用,確保大幅度減少瓜菜田化學農藥的施用,使產出農作物綠色、優質,還具有抵御自然災害的作用。2015年,通過鍍鋅鋼架大棚育苗,在五聯體鋼架大棚種植甜瓜、菠菜、西紅柿等,收入頗豐。
“今年合作社已經將鍍鋅鋼架大棚從最初的100座搭建到了150座,12個品類的瓜菜苗正在育著,農歷二月下旬就可移栽了。”朱航衛告訴筆者,去年,合作社種的瓜菜都銷到了咸陽和西安,由于運輸線長,增加了成本,西峰果蔬市場潛力很大、前景很好,所以必須打開西峰果蔬市場,降低成本,這是合作社今年的第一個打算。同時,打算把秋延后設施瓜菜種植面積從100畝擴大到220畝,滿足市場供應,賣個好價格。朱航衛還利用農閑時間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和縣瓜菜中心技術員來合作社協助他舉辦培訓班,將社員培訓成職業農民。
近年來,寧縣以“引智借腦”舉措,積極鼓勵引導農民把發展觀光、采摘農業作為現代農業新常態的發展方向,加大投入和扶持以日光溫室、舍飼養殖等為主的設施農業,并結合農業灌溉和自然氣候特點,建成1.5萬畝設施農業基地,使農業精準的富民產業的產業化水平大幅提升,成為全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