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結束的安徽省“兩會上”,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五年要推進健康安徽建設,發揮中藥資源和中醫文化資源優勢,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中醫藥基地。
作為首位度產業,亳州的現代中藥產業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當前,亳州市把加快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雙千億”產業,作為全市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重要抓手,2015年,亳州市在中藥材市場銷售走入低谷的情況下,全市中藥產業穩中有升,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
標準化規模種植產地認證提升藥材“含金量”
在亳州,一半以上的人口與藥業密切相關,其藥材種植面積達105萬畝,亳州種植經營中藥材的歷史超過1800年。亳州是中藥、白酒、道家三大文化的發祥地,誕生了老子、莊子、曹操、華佗等名人,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中藥城”。
“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這首描繪亳州農人種藥熱情的詩歌,折射了亳州人世世代代的種藥傳統。然而,在譙城區十八里鎮,這種家家戶戶分散種植的方式悄然改變。譙城區整合涉農資金,在十八里鎮打造5萬畝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采取“基地+企業+農戶”的方式,引導中藥材標準化、規模化種植。
2015年,亳州市中藥材種植在地面積105.3萬畝,中藥材種植萬畝以上的鄉鎮20個,專業村莊800個、種植大戶96個、專業合作社(聯社)43個,藥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6個。亳州的中藥材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建成了3萬畝的現代化農業綜合開發中藥材示范區。亳白菊、亳白芍已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14.1萬畝中藥材通過農業部良好農業規范認證(GAP)。譙城區魏崗鎮新科藥材種苗公司建設了1200畝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和標準化種植基地;由四川科創集團、亳州師專、新科種苗公司聯合投資的中藥材組胚研發中心已投入使用,中藥材組胚工廠項目正在籌備中。
穩定的中藥材種植面積,為亳州中藥制造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基礎,全市獲得藥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已達140家,通過GMP認證的企業135家,2015年實現醫藥制造業產值232億元,同比增長14.7%。
擁抱“互聯網+”傳統藥都走向世界
放眼全國,有藥商的地方,就有亳州人。亳州目前擁有著全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中藥材交易市場。亳州市中藥材交易歷史悠久,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各地,成為全國中藥材漲跌的風向標和價格形成中心。
登陸藥通網,標準化供求信息一目了然,采購商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以足不出戶采購各地好藥。同時,依托20萬家注冊會員和8萬余家網上商戶,藥通網還對藥商的搜索、交易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參照股票交易軟件,研發出“中藥材價格大盤指數”,對中藥材的種植、銷售、采購形成指導。
“和普通工業品不同,中藥材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單筆交易動則上噸,必須構建具有行業特色的電子商務新模式。”藥通網董事長徐宏偉向記者介紹,對于質量檢測、物流配送這兩個中藥產業電子商務中的痛點,藥通網采取自建標準化倉庫,引入第三方質檢機構的方式,規范中藥材線上線下交易,同時,通過評估,藥商還可以利用倉單向銀行貸款,解決融資難題。
目前,亳州藥業產業電商平臺發展漸成規模,電商信息服務平臺5家,“藥通網”被商務部授予中藥材電子商務示范平臺,淘寶中藥材注冊經營商戶23000余家,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已經省政府批準,以“承樸堂”為代表的“互聯網+中醫中藥”的新型模式正在建立。
2015年,亳州市中藥材專業市場營業額約210億元,1-11月份,中藥材進出口總額1.60億美元,同比增長9.0%。亳州市先后被授予“國家現代中藥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和“中國中藥飲片出口基地”、“中藥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示范基地”、“全國中藥飲片出口城市第一名”、“全國醫藥最佳投資城市”等榮譽。
項目帶動加大科技創新產業后勁增強
除了規?;N植,亳州還積極打造中藥工業,上百家中藥材企業,形成現代中藥制造產業集群。亳州通過開展涉藥項目信息的收集,建立完善藥業項目名錄,從中藥材種植、中藥商貿流通、中藥工業及延伸產業鏈謀劃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重點項目,2015年累計完成謀劃藥業項目96個,1-11月份,全市新建和續建涉藥項目共78個,總投資320.7億元。亳州現代中藥產業基地被科技部列為“國家火炬計劃”。
目前,亳州市現有中藥類高新技術企業19家、中藥類科技服務平臺18個。產學研用合作逐步深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一批在研新藥獲得重大進展,中藥配方顆粒研究及產業化等一批科技項目取得重大突破。
亳州獨有的資源稟賦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一半以上的全國藥企50強落戶亳州,項目的量變帶動了亳州現代中藥產業發展的質變。隨著更多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地、達產,亳州現代中藥產業的動力和后勁將進一步增強。
“雙千億”目標推動現代中藥產業發展
“十三五”期間,亳州將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以中藥材種植為基礎,中藥材交易市場為依托,中藥工業為引領,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人才為支撐,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加快轉型升級,加強品牌建設,提高質量效益,促進藥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到2020年,穩步發展中藥材種植,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規范化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種植業總產值達到40億元;持續發展中藥商貿流通業,交易總額突破1000億元,出口額達到3億美元。加快發展中藥工業,中藥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銷售過億元的中成藥品種數達到10個,新增中成藥注冊品種50個,保健品注冊品種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