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業正在從傳統單體耕作轉向現代綜合農業,“三農”格局正在發生質的變革,江西上饒余干縣各種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踴躍進軍“三農”領域,他們為傳統農業轉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在這大背景下,余干縣新時代的農業人張素芳,成為托起新農業生力軍的一員。
張素芳,出身農村,原是余干縣一名普通的工人,在余干從最基層的工人做起,憑著自己的聰明好學,一步一步做到了集團高層,成為集團部門總經理,也算是衣食無憂的白領了。但她沒有滿足,十幾年的打拼閱歷,她敏銳地發現做新農業人更具挑戰性。于是她瞄準了地方優勢產業,從事了水產養殖。
創業初期,由于水產養殖技術的缺乏,一夜之間,她所養殖的整個魚塘魚全部死亡。為此,她和愛人多次赴廣東、浙江水產養殖基地學習取經,請專業水產人員來實地指導,并積極參加水產養殖的培訓。從理論到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多次摔倒,不斷汲取教訓。
創業之初的慘重教訓,使她調整了思路。她用了近6年的艱苦努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創建了余干縣青海水產養殖基地。目前,基地有500畝水域養殖的芡實、泥鰍、魚類等水類產品,并成立了青海水產合作社,合作社現有138人,灘涂面積28.68公頃,輻射和帶動3個行政村,安排農村勞力50人,合作社成員戶年均增收5050元。
多年的付出,余干縣青海水產養殖合作社已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證書,2013年獲“市級示范合作社”、2014年獲“省級示范合作社”、2015年評為全國“優秀科普示范基地”。 張素芳說:“有投入,就一定會有回報。不管干什么,就要干好、干出樣子來。今后,我會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力爭在水產養殖事業上,闖出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