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8歲的陳衛紅在成都市新津縣方興鎮土生土長,是大伙兒眼里的能干人。他帶領大家種植高檔葡萄和生態蔬菜,銷往北京、西藏、重慶和四川的各大超市。每到年初,伊藤、永輝等知名超市就會主動找到陳衛紅,簽下全年的供貨訂單。一年下來,他賣菜和賣水果的利潤近200萬元。
菜市場發現商機毅然辭工回鄉創業
“現在看起來生意是上了軌道,但剛開始回來準備創業,還是吃了不少苦頭。”說起創業史,陳衛紅覺得并沒有捷徑。上世紀90年代,不甘心當一輩子農民的他去了廣東,在建筑工地上干最苦最累的雜工。
有一次,他跟著工頭去買菜,在菜市場發現了商機。“市場上的綠色生態蔬菜,價格比一般菜貴2倍,但買的人還不少。”陳衛紅隨即約上老鄉,趕回新津做市場調查,發現很有前景,于是毅然決定返鄉創業。
紅苕尖無人問津 被他推上市民餐桌
“以前紅苕尖都是農村里拿來喂豬的,沒人吃。經過我們這些年的推廣,大家不僅涼拌來吃,燙火鍋也很受歡迎。”陳衛紅說起把以前無人問津的紅苕尖推上市民餐桌,覺得自己押對了寶。
2003年,陳衛紅發現,他種植的某個品種的紅苕,只長尖,不太長根,聞起來很清香,吃起來也很脆。他把紅苕尖送到檢測部門做營養測試,發現竟比市面上某些日常蔬菜的營養價值還高,口感更好。而且通過他的改良,紅苕尖采摘期可長達三季(3-11月),每畝可采摘上千公斤。
隨即,陳衛紅開始嘗試賣紅苕尖。他每天除了拿到縣城菜市場賣,還騎著摩托車,把剛采摘的紅苕尖送到成都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館、超市推廣。起初,他吃了不少閉門羹,干脆心一橫,免費給酒店、餐館提供,讓他們先品嘗。
三個月后,他的紅苕尖從無人問津到越賣越好,從上門推銷到市場批發,從菜市場直接闖進了成都大型超市。初嘗成功的喜悅,陳衛紅擴大紅苕尖的種植規模,拓寬銷售渠道,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
帶村民一起致富 年人均增收2萬元
現在,紅苕尖的種植面積由原來的500多畝擴大到1000多畝,年產值達600多萬元,利潤100萬元。此外,他種植的葡萄在成都駟馬橋批發市場供不應求,甚至有批發商迫不及待提著現金跑到葡萄基地自己采摘,黃提市場批發能賣到15元/斤,黑提能賣到20元/斤,今年預計產值最低可達500萬元,利潤近百萬元。
他的種植農場吸收勞動力400余人,臨時工人 200-300 人,其中40-50歲人員占總人數的80%以上,大齡婦女勞動力占總人數的70%以上,人均工資達2000元以上,當地村民年人均增收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