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按說是農閑時節,但在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李鵲鎮張守鳳家庭農場總經理劉超看來,這段時間卻忙得很:“從現在到春節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正是我們種植反季節胡蘿卜的最佳時期?,F在農場一天上工四五十人,就這樣還得一直干到春節,才能把胡蘿卜全部種完。”
給胡蘿卜覆膜見得比較多,但田地里擺放的一排排編織袋和鋼筋是干啥用的?“這是用來搭建拱棚的,就是給胡蘿卜穿上‘保暖衣’。”劉超介紹說,“咱們種的這個品種叫‘金卜早春’,是從韓國引進的胡蘿卜新品種,果形好,產量高,成品率也比別的品種高。如果采用大田種植模式,得等到6月中旬才能成熟,給它穿上‘保暖衣’后,胡蘿卜能提前20天上市。”
張守鳳家庭農場有1600畝胡蘿卜種植基地,產品主要出口到韓國和日本。為提前胡蘿卜上市時間,今年種植了300畝拱棚胡蘿卜,雖說增加了不少生產成本,但劉超有她自己的打算:“胡蘿卜銷售時間非常關鍵,一天一個價,打個比方,今天8000元/畝,過上三五天有可能4000元/畝。所以,拱棚種植和大田種植相結合能錯開時間上市,化解種植風險。”
韓小青是農場的一名工作人員,這些天來一直忙著播種胡蘿卜。“一年能在農場忙活300天吧,胡蘿卜跟別的農作物不同,天氣最冷的臘月和最熱的七月,別的農作物農活不多,卻是胡蘿卜播種的關鍵時期。春節期間大家都在忙著走親訪友了,胡蘿卜保苗卻離不開人,得跟看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管理它們才行。”
在基地北邊,投資200萬元的生態循環項目也投入使用了。胡蘿卜纓子和下腳料用來喂黑山羊,黑山羊的糞便進入沼氣池發酵后變成沼渣沼液,是胡蘿卜生長所需的上好肥料。
“咱們農場的胡蘿卜注冊了‘澠水河’牌商標,又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李鵲鎮胡蘿卜’國家地理標志正在國家工商總局受理公示中。下一步,還要在質量上下功夫,爭取認證為有機食品,讓咱們的胡蘿卜走進國際市場。”劉超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