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中農辦負責人解讀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日期:2016-02-0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2405    評論:0    
  新近公布的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今后我國“三農”發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舉措。如何破解當前糧食產量、庫存和進口三量齊增難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含哪些方面?我國對農業轉基因技術持怎樣的態度?農民增收勢頭如何保持?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農辦有關負責人結合一號文件對上述熱點問題做出解答。
 
  調整結構、價格機制破解三量齊增難題
 
  近年來,盡管國內糧食總產量持續增加,但品種結構存在產需矛盾,國內外糧食價格倒掛,形成糧食產量、庫存和進口三量齊增的現象。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介紹,去年我國糧食產量12400多億斤,國內供求缺口約為400億到500億斤,必須通過國際市場進口一部分糧食。
 
  “數量是一方面,但品種結構又是一個方面。去年我國進口糧食超過1.2億噸,其中,大豆進口超過了8000萬噸。”陳錫文說,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進口是由于品種調劑,比如小麥和大米的一些品種,以及大麥、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
 
  陳錫文表示,下一步農村改革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要看點。要引導農民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對需求高的產品增加產量,對需求低的產品要逐步調減。
 
  對于公眾關注的玉米價格問題,陳錫文表示,要堅持玉米價格由市場決定的原則,同時對玉米的價格形成機制和補貼制度進行改革,實行價格和補貼相分離。并對農民利益要有所保障。
 
  加強轉基因研發和監管
 
  此次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新一輪的農業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我國作為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不能落伍,一定要搶占農業轉基因技術的制高點。
 
  “從國際上來看,雖然還存在一些爭論,但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所有轉基因產品在商業化種植之前,都經過了大量的安全性研究和嚴格的評估審查,國際上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是有權威性結論的,任何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可以說與傳統的食品一樣,是安全的。我們國家對轉基因技術的政策是一貫的,是明確的。”韓俊說。
 
  韓俊表示,要加強日常監管、嚴格監督執法,特別是要嚴把研發試驗關、品種審定關和生產流通關,從源頭上防止轉基因種子未經審定就非法流入市場。政府要落實好轉基因產品的強制性標識要求,保證公眾對轉基因食品有知情權、選擇權。
 
  增強農業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此,韓俊表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圍繞市場的需求進行生產,優化農業資源的配置,擴大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韓俊指出,供給側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調結構。要調整優化農業的產品結構、生產結構和區域結構。對此一號文件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要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合理開發更多農業資源,為消費者提供品種多樣的產品。
 
  ——提品質。下大力氣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要適應城鄉居民食品結構升級的需要,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特別是要提高消費者對國內農產品的信任度。
 
  ——促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把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的休閑旅游融合起來,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去庫存。現在很多農產品的庫存相當龐大,在去庫存的過程中要把握好節奏,關于解決玉米庫存問題,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制訂計劃。
 
  ——降成本。著力降低農業的生產成本、流通成本、營銷成本。如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通過開展專業化、規模化的服務,實現節本增效。
 
  ——補短板。持續改善農業的基礎設施,加強農業資源的保護和修復。
 
  韓俊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還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糧食的生產能力,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力度,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的積極性。
 
  多措并舉推動農民增收
 
  “下一步農民收入增長將是政策要攻破的一大難點。”陳錫文表示,應在以下方面著力破題: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讓已在城市長期居住和穩定就業的農民工在城鎮落戶;
 
  ——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效益;
 
  ——開展大規模農田水利等基本建設,推廣先進適用的良種和技術,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農業效率;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能夠通過介入農產品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條,獲得更多收益;
 
  ——在進行農產品價格體制改革中,通過其他補貼方式,保證農民的合理收益;
 
  ——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步伐。“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民財產性收入也是政策必須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陳錫文表示,必須對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對集體資產的收益分配權加以維護。通過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改革,讓農民獲得更多收益。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