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門走進養殖場的庭院,圈舍里數十只聽到聲音、露出警惕神色的梅花鹿齊齊望向記者,早就聽說清河區張相鎮閆家堡子村農民王春杰養鹿規模不小,果然名不虛傳。
在周圍人們的眼中,王春杰曾經是個“不務正業”的人,因為早在14年以前,他就不甘心踏實務農種地,在當地沒有成功先例的情況下,冒著蝕盡老本的風險,東挪西湊籌錢買鹿養鹿。在更多人們眼里,王春杰則是個敢想敢干的人,認準梅花鹿持續10多年潛心經營,生生走出一條另旁人羨慕的致富之路,他也因此被鄉里鄉親戲稱為“鹿倌”。
得知記者專程前來采訪梅花鹿養殖,迎出門口的王春杰沒等進屋就打開話匣,處處流露著對梅花鹿的喜愛:“總得來說,梅花鹿比較容易飼養,不但性格溫順,而且見青就吃,一點也不挑食,冬季喂一些玉米、豆餅、麥麩和秸稈就可以。更重要的是,梅花鹿抗病力強,只要科學飼養、注重衛生防疫,很少生病。只有在割茸和給母鹿接生時才需要特別注意。”
提及養鹿的經濟收入,王春杰沒有遮遮掩掩,依舊滔滔不絕:一頭公梅花鹿的壽命可以達到45年,除去三年成長期,產茸可達42年,每年大約可以賣出8000元。不產鹿茸的梅花鹿可以宰殺賣肉,鹿鞭、鹿胎盤、鹿筋、鹿血更是價格不菲,這樣算下來一頭梅花鹿總共能創造20萬元左右的利潤。
一旁的記者也不禁盤算起來,王春杰的養殖場存欄梅花鹿68頭,其中,產仔的母鹿24頭,小鹿8頭,成年公鹿有36頭,每年取得的經濟效益著實可觀。
“對于大伙兒給予的‘鹿倌’稱呼,我心里是喜歡的,但是,我還有更大的野心”。面對記者,王春杰說,“我不但要進一步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還愿意為其他農民提供幫助,帶動更多人養殖梅花鹿共同致富,到那個時候,大伙兒就該叫我‘鹿倌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