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區農業局獲悉,2015年度花生良種補貼發放工作全部完成,全區共投入補貼資金364萬元,發放花生良種52萬公斤,補貼面積為2.6萬畝,輻射帶動大田生產26萬畝。
“按照生態適應性好、符合生產需要、市場前景較好的原則,我們組織專家論證篩選出花育22號、花育33號和山花15號3個具有高產穩產特性、品質優良、綜合抗性好、市場認可的花生品種,借助國家良種補貼這個平臺推薦給老百姓,鼓勵老百姓使用優良品種,從而達到提高花生產量和品質的目的。”區種子管理站站長姜偉告訴記者。
“使用推廣的品種比以前種植的品種能增產三分之一左右,畝產可以達到500多公斤。”界石鎮蒿耩村村民姜玉君種植了2畝花生,從2012年他就開始使用區農業局推廣的花生良種,每年都能獲得不錯的收成。
此次花生良種補貼主要惠及高村、米山、葛家、澤頭等13個花生集中優勢產區,并適當兼顧龍山辦、環山辦、天福辦的部分重點產區。對參與良種繁育的農民按照每畝14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具體到花生良種上每公斤補貼標準為7元,農民通過支付補貼后的差價購買良種享受補貼。2015年花生原種綜合單價為每公斤12.7元,經補貼后,農民每公斤實交5.7元。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種植習慣、地質情況選擇合適的花生良種來種植。
界石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丁愛東介紹,界石鎮主要采用了花育33號和山花15號兩個品種,花育33適宜水肥較好的地塊,山花15則適宜山地。通過近幾年的栽培,真正實現了花生增產增收。
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思路,區農業局對補貼計劃進行層層分解,引導農民參與花生良種繁育和使用良種,努力做到品種種植集中連片。在花生種發放前,他們加大種子質量監管和監督檢查力度,組織檢驗人員對每批花生種進行檢驗,確保發放給農民合格放心的種子。
區農業局工作人員提醒,花生良種種植多年以后容易造成種性退化、品質下降、產量降低,建議廣大農民及時更換花生良種,更換良種后能夠提高花生產量15%以上。
自2011年起,文登開始推廣花生良種補貼項目,通過項目實施與輻射帶動,引導農民擴大優質花生種植面積,優化花生產業布局,逐步建立完善花生良種繁育體系,促進花生良種及配套技術推廣,穩步提高花生單產和品質,全區花生產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