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康縣立足于當地森林覆蓋率高,水源充足,生態氣候和自然、地理條件適合大鯢繁衍生息的實際,大力扶持大鯢特色養殖,努力開辟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新途徑。截止2015年底,全縣存塘大鯢總量達到13萬余尾,大鯢總產值1.2億元。
十二五期間,該縣有序開展宣教活動,利用春節“社火巡演”、“12315”活動、“世界環境日”、“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等重大日期和電視網絡媒體進行保護區相關法規宣傳。加強管護,制定了保護區日常管理與巡護制度,與當地政府、林業部門和村委會建立了聯防協作關系,年開展各類專項執法活動25次以上,共救治野生大鯢35條;成功舉辦了2010、2011、2013、2014年大鯢增殖放流活動現場會,共放流大鯢6400多尾。同時,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在保護區設置界樁8個,界碑3個,大型鋼構宣傳牌4處,建成鄉鎮保護站4個,配備執法車輛1輛,建成大鯢救護中心1處、建成太平大鯢管護站1處。
據悉,目前全縣共發展養殖戶476戶,建成工廠化養殖場4個,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標準化養殖池6300平方米,修建仿生態大鯢繁育洞穴6800多個,幼鯢孵化池3200平方米,存塘種鯢8000余尾,有3戶養殖企業辦理了國家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17家養殖公司辦理了國家水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32戶農戶辦理了國家水域灘涂養殖使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