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丘市地方標準《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DB4114/T 078-2015)順利通過由市質監局主持的專家審定。該標準的通過標志著商丘市農科專家近年承擔的科技攻關《豫東平原主要糧食作物對氣候變化適應及響應機理研究》,經過多項技術集成及生產實踐,部分重要科研成果轉化為地方標準,將引導本區域小麥生產持續穩產高產。
商丘市是中筋小麥適宜和強筋小麥次適宜的國家優質小麥核心產區,多年實施旋耕方式和小麥玉米連作模式,致使土壤耕層變淺、病蟲危害加重;長期單一大量施用化肥農藥,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土地生產力下降、農產品質量下降,影響制約了本區域小麥持續高產穩產和品質提升。此標準以近年豫東地區小麥生產科技攻關成果為基礎,積極應對氣候、生態環境、主要自然災害等對小麥生產的負面影響,制定引導小麥生產優質、高產、穩產的創新型標準。新標準明確提出每667㎡(1畝地)產量為550—650kg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指標,對產量指標及產量結構、土壤和栽培技術、品種選擇及抗災品種特征特性、施肥原則及方法、整地方式及質量、種子質量與處理等均提出了可操作性很強的規定指標及實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