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清晨,岳陽市君山區春暉蔬菜合作社總經理龔道平起床后,在家里打開電腦,對3公里外的大棚蔬菜進行觀察,發現部分緊臨大棚門口的萵筍根部有腐爛的跡象,當即通過電腦截圖將圖片傳給了20公里外的農業專家。專家當即診斷出病因,是大棚溫度降低所致,并指導龔道平采取措施。
君山區土肥地沃,是傳統蔬菜基地。為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該區以互聯網為平臺,在全區各重點蔬菜基地及種植點上,分批次安裝上攝像頭。菜農在家里就可通過網絡實時觀測到大棚里蔬菜土壤濕度、溫度、光照強度等詳細數據,了解作物的生長情況。目前,該區視頻監控蔬菜面積已達到3.4萬畝。
同時,該區引導新泰和、君山銀針、春暉蔬菜合作社等15家企業,發展銷售網店90多家,吸引農民3萬多人,網上銷售農產品26種,年銷售柑橘、辣椒等9000多噸。由于減少了中間環節,每0.5公斤農產品增收0.3元,一年增收560萬元。
該區還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和視頻監管系統建設,并對檢驗合格的批次農產品外包裝上貼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條碼”。該標簽上有一個二維碼,消費者用手機掃描這個二維碼,就可查詢到所購農產品的“身份”,能追溯到產品的產地、采摘時間、種植規模、農殘檢測值等信息。目前,該區已有16家企業開展了農產品質量追溯工作,可追溯種植業產品規模達6萬多畝。
“觸網”,讓君山區農業如虎添翼。視頻監控的蔬菜,每畝增產10%,增收100元以上;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讓農產品更加俏銷。經測算,網絡讓該區農民一年增收超過了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