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雀被視為“百鳥之王”,是最美麗的觀賞鳥之一。在動物園里,我們經常能看到孔雀開屏,以博取異性的喜愛。但你可能不知道,孔雀不但可以被人工飼養,還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在閩侯縣洋里鄉梧溪村,殘疾農民余圣奎就是一個飼養孔雀的高人,去年盈利達30萬元。
閩侯深山孔雀展開“富貴屏”
梧溪村距福州市區近100公里,3.5小時車程。這里海拔900多米,生態環境優美。11日中午,當記者一行抵達村口時,立即置身于綠與紅的生態海洋之中,空氣中的花香味撲鼻而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就是梧溪村最貼切的寫照——福州地區唯一的孔雀養殖場就坐落在村后的山坡上。
走進村里,余圣奎遠遠迎來。老余今年51歲,有些瘦弱,每一次挪步,那只萎縮的右腳都很突兀在地上別一下,艱難地跟上左腳的步子。他舉起同樣有些萎縮的右手淡淡地說,11歲那年患了小兒麻痹癥,治療不及時,落下病根,成了一名二級肢體殘疾人。
在他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孔雀養殖場。養殖場分布在一個小山包上,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1000多只藍孔雀,按照種孔雀、可出欄孔雀、剛成年孔雀和小孔雀被分類養在不同區域。這些孔雀或成群結隊,或獨自漫步,怡然自得。
記者剛進入一群成年孔雀的養殖場內,一只孔雀率先發起警報“嗷嗷”地叫起來,其他孔雀緊跟著響應,孔雀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見記者并無惡意,它們才放松警惕,在鏡頭前“擺起造型”。幾只雄孔雀毫不避諱翎羽已經脫落,努力地開屏搶鏡。
“現在比較熱,孔雀毛都掉了。每年三四月是最適合觀賞孔雀的時間,那時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孔雀都爭著開屏,非常好看。”余圣奎說,今年養殖場已經接待了三四千名慕名而來的市民,市區的左海公園和森林公園都從他這里買了孔雀。
除了賣觀賞孔雀,養殖場也提供標本孔雀和肉食孔雀,每年出欄量1500只左右,去年的利潤達30萬元。
養殖歷經辛苦通過網絡“取經”
余圣奎家中兄弟姐妹5個,家境困難。這些年,他一直幫助父母在外做點小生意貼補家用。2009年,余圣奎回到家鄉梧溪村,因為肢體殘疾,不能負力勞動,農活做不了多少。閑來無事時,他只能打牌、下棋打發時間。
2011年,余圣奎在央視《致富經》上看到養孔雀致富的節目。節目中提到,孔雀適合在偏遠地區養殖,市場前景廣闊,且對勞動力需求不高,適合他這樣的殘疾人。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養小動物,看完節目我就和家人商量,一起建一個孔雀養殖場。”余圣奎說。
為了掌握孔雀的養殖知識,初中畢業的余圣奎買回很多孔雀養殖的書自學,還向弟弟要來一臺淘汰的電腦,通過QQ認識了很多同行和專家,在網上“取經”。
養孔雀,首先得有地方。余圣奎將養殖場選在離家300米處的后山菜地,那兒海拔高,比較安靜。接下來就是搭棚,100多平方米的窩棚是他自己用左手花了1個月搭好的。
2012年4月,余圣奎從浙江金華買回12只重達2公斤的藍孔雀。飼養效果不錯,1個月后,他又買回了100多只孔雀苗。可小孔雀運回來幾天后就出現死亡的情況,幾乎一天死去三四只。余圣奎猜測可能是山里天氣濕冷的緣故,于是把平時舍不得用的加熱器搬到窩棚里給孔雀苗保溫,但依然無濟于事。在網友的建議下,他將生病死去的孔雀苗拿去省農科院找專家化驗,才找到病因是初來乍到的小孔雀水土不服,患上了球蟲病和腸炎。這時,小孔雀只剩下30多只了。
那些天,他每天天剛微亮就拐著腳,沿著崎嶇山路一步步挪到山上,為孔雀準備飼料、打掃棚子,盡心盡力照顧小孔雀,常常熬到深夜才回家。在他的悉心照顧下,小孔雀們水土不服的問題得到了控制,越長越好,存活率達到92%。
余圣奎的孔雀養殖漸漸走上了正軌,孔雀數量多了起來。2012年年底,他花1.2萬元買回一臺孵化器,嘗試著孵化孔雀蛋。“之前都是買小孔雀,一只要80元,現在我自己孵化,成本只要一些電費。”一周前,他剛孵化出50只小孔雀。余圣奎還高興地帶記者參觀了孵化出的一對白孔雀。據他介紹,一般一萬個蛋才能孵出一只白孔雀,售價也會比普通孔雀貴五六百元。
如今,余圣奎的媽媽負責做飯,妹妹幫他打掃棚舍,弟弟余清則幫忙在外推銷,他自己專心養殖。“養殖孔雀后,我吃完飯就上來看看。生活變得充實,思想上也沒有負擔了。”余圣奎說。
做大孔雀文章想建觀光基地
如今,余圣奎養殖的藍孔雀以每公斤200元的價格銷往市區酒店,而一只養殖3年左右的標本孔雀售價高達兩三千元。受余圣奎的影響,周邊村民及閩清東橋鎮的10多人都從他這兒買孔雀苗進行飼養,余圣奎毫無保留地將養殖技術教給他們。
弟弟余清在工作之余幫哥哥推銷孔雀,一方面在網絡上進行宣傳,一方面主動去拜訪一些標本公司和餐館。“幾家大的標本公司和我們都有合作,不少餐館都有試過菜,也十分滿意。但作為餐館的一個菜品,孔雀肯定是需要長期供應的,每天的需求在三四只左右,但我們這邊規模不夠,沒辦法長期供應,下一步還得擴大養殖規模。”余清說。
擴大規模需要資金支持,而余圣奎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短缺。“福州一家公司前不久還訂購了1000只標本孔雀,但這段時間我們資金上有困難,沒辦法養那么多,只能先提供300只。”余圣奎說。
雖然養殖孔雀賺了一些錢,但都被他又投進去了。余圣奎說,今年擴建廠房就花去了20萬元,他想修一條路,讓車可以直達山頂,飼料就可以直接用車運上去,不用專門請人抬,還想在山腰上修建一個亭子供游客休息。
余圣奎想法很多,比如他想在做好孔雀的孵化、養殖、銷售一條龍的基礎上,把孔雀養殖做成一個產業,讓天池孔雀園發展成集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生態觀光基地。“京臺高速明年9月通車,市民開車走高速從洋里出口過來很方便,相信以后來的人會更多。”余圣奎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信息來源: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