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浮梁茶農汪愛民:全面發展茶業 走脫貧致富路

   日期:2015-12-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408    評論:0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這是自古以來西湖鄉的俗稱。5月21日,記者驅車來到西湖鄉采訪,一進該鄉,精神氣爽。西湖鄉山青水秀,山戀蜿蜒,云霧繚繞,森林茂密,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是茶葉生長的最佳環境條件。近年來,該鄉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大力實施了國家農業開發戰略,進行了有機茶和名優茶的開發,通過“擴面建園、更換品種、低產改造、科學管理”等一系列興茶措施,同時開發茶葉苗圃園近50畝,每年向省內外提供商品茶苗500萬株。到目前為止,該鄉累計新造茶園2100余畝,老茶園改造3600余畝,茶園總面積已突破一萬余畝。
 
  近日,在與安徽省交界的江西省浮梁縣西湖鄉楊家坪村一座海拔800米的茶山上,記者看到3個茶農正在忙著修剪茶葉。走在前面的那位中年人就是這座茶園的主人,名叫汪愛民,正是記者要尋訪的對象。
 
  汪愛民指著我們上山來的道路,告訴記者:“茶農一直以來都是走路上來采茶葉,走到茶園上面要一兩個小時,后面通過政府投資,打了一條機耕路上來,我們茶農來回省了兩三個小時。我們茶農的茶葉、肥料,包括運輸條件都節省了好多時間。茶農騎摩托車上來采茶葉,只要10多分鐘就可以了,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實惠!”他介紹道,以前都是手工采茶,一般每人每日大約是30斤左右,而用采茶機每人一天平均可采150多斤,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
 
  楊家坪村地處偏遠,距離縣城有85公里,到鄉政府所在地有15公里,交通非常不方便。村里70余戶人家,每人僅有4分田,糧食不夠吃。經濟收入主要靠茶葉和油茶籽,以前人平年收入只有三四千元,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出生于1973年的汪愛民,高中畢業后回到家里,原本打算依托祖輩留下的60畝高山茶園發展茶葉生產,可現實讓他打了退堂鼓。雖說楊家坪產的高山茶品質好,不愁銷路,可是受交通制約,采茶、運茶都是肩挑背扛,路途遙遠,一天采不了一點茶葉,很多茶葉都老在樹上,經濟效益很低。那時候,汪愛民除了采點春茶制作名優茶出售外,夏茶和秋茶都讓它荒在樹上,跑到外面替別人代收茶葉,做起了“二販子”。
 
  為了打造“浮梁茶”品牌,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浮梁縣大力扶持茶葉產業,“十二五”期間制定了一系列惠農優惠政策。投入大量資金對全縣低產茶園進行改造,修建機耕道,購買茶葉加工機械實行30%的財政資金補貼。2010年—2012年,楊家坪茶山建起了7000米的機耕道,車子可以直接開到茶山上,大大方便了茶農的生產生活。由于山高坡陡,運輸不方便,為了提高茶葉產量,汪愛民說以前茶農都是施用化肥,成本較高,茶葉品質也受到影響。自從有了機耕道,大家再也不用化肥而改用茶葉專用有機肥,大大節約了成本,增加了收入。
 
  這五年來,汪愛民添置了1臺殺青機、5臺揉捻機、3臺理茶機、3臺烘焙提香機,總計82300元,政府農機補貼24690元,實際只花了57610元。茶園由原來的60畝發展到現在的300畝,經濟收入翻了好幾番。他家搬到鄉政府所在地蓋了新房,建起了茶葉加工廠。他聯合西湖、茶寶、楊家坪3個村茶農組建起了茶葉專業合作社,日子越過越紅火。
 
  談到今后的打算,汪愛民回答道:“隨著市場的發展,我個人瞄準了中低檔茶葉市場。為擴大加工規模,正在擴建一棟年加工500噸茶葉700平方米的廠房,預計明年5月份可以投入使用,在‘十三五’時期帶動更多茶農走發展茶葉脫貧致富道路。”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