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海南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做大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高水平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堅實基礎,12月14日,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十三五”農業發展的主要目標。
打造海南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
《意見》提出,堅持農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支柱地位不動搖,堅持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戰略定位不動搖,堅持把農業作為農村奔小康、特色城鎮化及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產業支撐不動搖。以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大力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產業深度融合,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努力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高標準建成國家冬季瓜菜基地、南繁育制種基地、熱帶水果基地、天然橡膠基地、海洋漁業基地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
《意見》提出了“十三五”農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一是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0%以上,突破1100億元;二是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突破1.5萬元,確保趕上并力爭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三是品牌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突破40%;四是農產品加工業產值、休閑農業營業額年均增長10%以上;五是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50%;六是化肥、化學農藥分別減量20%和30%,規?;笄蒺B殖場環保改造全部達標,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10%以上。
同時,發展互聯網+農業。將互聯網技術貫穿農業生產、服務監管、市場銷售全過程,用信息技術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圍繞特色農業產業,打造一批集農業生產銷售、旅游觀光、民俗文化、健康養生為一體的農業互聯網小鎮。以規?;?、標準化基地為重點,推廣物聯網技術,建設一批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建立完善產品可追溯、質量可控制、環境可監測的支撐保障體系,提高農業精準化和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打造海南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整合農村土地、農產品質量、南繁等信息資源,建設農業大數據管理服務平臺,加快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積極引進國內電商龍頭企業布局海南農村市場,通過互聯網O2O等方式深度整合農村渠道,整體打造海南特色農產品電商品牌,逐步實現農產品“訂單式生產”;鼓勵企業建設電商平臺,實施“網上菜籃子”工程,培育壯大電商隊伍,力爭“十三五”末農產品電子商務年交易額突破200億元。
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一帶一路”+農業。在“一帶一路”戰略下謀劃海南農業發展,深入開展瓊臺、瓊非、瓊-東南亞農業交流合作,舉辦博鰲亞洲論壇農業圓桌會議、中非農業合作論壇,建設中非農業合作研究院等農業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和一批優質高效境外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在海外建設基地、收購海外企業股權等形式,實施橡膠、檳榔、雜交水稻“走出去”戰略。針對市場需求加大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改良及示范推廣力度。
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全省水系連通工程,開發建設邁灣水利樞紐、南渡江引水、天角潭水利樞紐等3個重點水源工程,解決區域性水資源緊缺問題。推進紅嶺灌區工程建設和大廣壩、松濤罐區配套建設與節水改造。以現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配套改造為重點,到“十三五”末改造1.2萬公里灌排渠配套,進一步解決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新建、整治一批小塘壩、小泵站、引水堰閘等小型水源工程,推廣應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到“十三五”末發展高效節水工程面積26.8萬畝。深化農田水利設施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長效運行管護機制。力爭到“十三五”末全省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60萬畝,進一步提高農田灌溉保證率。